当前位置:

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嘉禾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嘉禾网 作者:侯松  编辑:邓和明 2009-12-26 00:00:0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县水利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全县水利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各个环节,认真抓好以防灾抗灾、人饮解困、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水利工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稳又好又快发展。

 

一、夯实基础,大力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病险水库治理和水利建设取得实效。2006年,全县共争取上级资金805万元,投入资金1090万元,完成了泮头、深井、张家背、栗山冲等8座病险水库治理。2007年,完成了藕塘、江里、大塘、锁石江等15座县级重点病险水库治理。目前,又有石古元、双口洞2座水库进入省补治理项目,有千家洞、高峰、金山等3座水库进入国补治理项目,可望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近两年来,全县水利建设共投入资金1890万元,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650处,修复盘江、泮头两大灌区和其它重点水毁工程45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平方公里,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03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510亩。

 

2、“万千畅通行动”畅通民心。从2006年2月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以万名党员带动、全县上下联动、千里渠道畅通、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的“万千畅通行动”,共完成渠道清淤870公里,移动土石方10.6万方,掀起了群众参与最多的兴修水利的高潮,完成11公里的渠道硬化和95公里的清淤补漏任务,完成水毁工程1580处,加固除险36处,大大提升了我县农田灌溉的效益。

 

二、科学统筹,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显著

 

我们始终坚持“五抓”,不断提高防汛抗旱的工作水平。一是抓责任。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目标责任制,与各乡镇签订了《防汛防旱工作责任状》,制定出台了县水利局《防汛抢险救灾应急管理工作规程》和《防旱抗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规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二是抓督查。我们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县开展防汛大检查,对督办的整改情况及水库“四通五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问效。同时,采用电话抽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强了防汛值班、汛限水位、物资储备等防汛备汛情况的督查。三是抓预案。我们专门组织技术力量,从有利于防汛避灾、有利于地质灾害防范的角度,修订和完善了各类预案,提高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指挥决策和避灾减灾行动效率。四是抓建设。加大了防汛抢险设施、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力度。在全县开通了“96121”信息系统,实施了60年预警预报示范村工程。配备了冲锋舟,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在四清湖水库的抢险救灾培训。五是抓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共发放4.5万防汛救灾画册和800份挂图,营造了全社会防汛抗旱的良好氛围。“五抓”工作的落实,为取得防汛抗旱战役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2006年“7·15”特大洪灾期间,我们通过科学调度,积极参谋,实现了“不垮一堤一坝、不死伤一人”的防汛目标。2007年夏季,我县遭遇重大旱灾,由于采取了科学抗旱,统筹调度,同样实现了大旱之年不减产,不抛荒的工作目标。我县抗旱工作的成功做法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荣获了“全省防汛抗旱先进单位”称号。

 

三、以人为本,农村人饮工程建设赢得民心

 

2006年以来,我们争取上级资金380余万元,自筹资金20万元,完成了龙潭镇大泉、石坡头、马家坪和普满陶家、茶坞、行廊茶场等12处陶家河受污染地区人饮工程,解决了7000余人的人饮困难;争取国家资金290万元、县级配套100万元,投资798万余元,完成了田心集中供水工程以及龙潭山口村、廊里村、广发乡忠良村、新儒峰等29处供水工程,解决了1.5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我县农村人饮安全工作计划安排农村人饮安全工程投资629.08万元,计划解决不安全人口11136人,目前开工14处,完工9处,完成项目投资47万元,解决不安全人口7250人。

 

四、开拓创新,以改革推动水利工作新发展

 

一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有了新发展。通过公开竞价、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转让水库的经营、管理、使用权。目前,全县8900余处山塘水库等小型水利设施,已有江里水库、高甫水库、高寨水库等560余处小型水利设施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制等形式进行了改制,实现了“有人管库、有水灌田、有钱养人”的“三有”目标。二是积极探索水利管理新模式,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试点工作。我局积极争取省、市水利部门的支持,从2007年4月开始启动了油榨滩水轮泵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试点建设工作。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设,明确政府、灌区和农户的职责与权利,推进了灌区的和谐发展,也迎来了今年5月“全市为民办实事农村饮水安全暨农民用水户协会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

 

(作者系嘉禾县水利局局长)

 

来源:嘉禾网

作者:侯松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