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善长技术创新的“金牌”农民工——记郴州市劳动模范刘柏锡

来源:嘉禾网 作者:周树国 黄章…  编辑:邓和明 2009-12-26 00:00:00
时刻新闻
—分享—

他十余年来,兢兢业业,潜心钻研,自主和合作研究开发的20余项技术和工艺创新项目被企业采用,其中新型液压折弯机填补了湖南省同类产品空白。因工作突出,2008年11月,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2009年被评为郴州市劳动模范。他就是湘南车架厂的刘柏锡。

 

1983年高中毕业后,刘柏锡回家务农。后来,他拜师学会了木工手艺和汽车驾驶技术,他曾办过木材加工厂,跑过运输。1998年下半年,湘南车架厂老板亲自登门,把刘柏锡请到厂里。从此,刘柏锡成了湘南车架厂的一名农民工。

 

刘柏锡自幼养成了细致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湘南车架厂的老板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个优点,才把他“挖”到厂里。该厂有5个车间,刘柏锡到厂里后,一个一个车间干起,5年时间,他不仅熟悉了每个车间的业务,而且在每个车间都留下了他工艺改进和技术革新的成果。

 

在下料车间,他看到两个工人先用铁尺量好尺寸,再由另外一名工人用金刚刀在钢板上划上裁切记号。这样一来,不仅费时,每年光买刀具的花费就需2000余元。刘柏锡把做木工划线用的墨斗派上用场:量好尺寸后两端用墨线固定,再拉起墨线轻轻一弹,记号就划好了;以前制作车架上汽车发动机支架配件,要用块煤把钢板烧红后才能锻压成型,每年不仅要耗费10余吨块煤,而且光烧火就得安排3名工人。刘柏锡到压梁车间后革新技术,将原来的“热”压改成了“冷”压,不仅让产品的合格率比原来提高20%,还每年为工厂节约5万余元;在横梁车间,原来的模具一次只能给一块钢板钻孔,刘柏锡将模具改进后,一次可同时给8块钢板钻孔,工效提高8倍;在钻孔车间,刘柏锡开动脑筋,发明了钻套取代原来的钻夹头,每年为厂里节约钻夹头购买费11000余元。

 

刘柏锡贡献最大的,是他和李知勇等技术员联合研制的新型液压折弯机。厂里原来用徐州产的四柱液压机压制车架大梁,一次只能压0.8-1米长。锻压成型一根长8米的车架大梁,需要压16次,费时又费力。2001年,厂里决定让刘柏锡等技术骨干研制一次可压6米长大梁的新型液压折弯机。刘柏锡等技术员连续攻关,对设备进行多项改进,终于在2003年9月研制并试车成功。这种自行研制的设备一次可以将6米长的钢板折弯,一根8米长的大梁只需压4次就成型了,且压出的汽车大梁既美观又标准。新型液压折弯机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湖南省同类产品的空白,比购买同类机器节省了200余万元,工效比原来提高了8-10倍,每年还可以节省用电1.92万千瓦。2004年,该项发明通过郴州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刘柏锡掌握了车架制造方面的诸多“绝活”,累计为工厂节省开支300余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0余万元。2003年,老板派刘柏锡到长沙参加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2005年下半年,刘柏锡被提拔为湘南车架厂的副厂长,主管技术和生产。

来源:嘉禾网

作者:周树国 黄章…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