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辉煌十一五”专题报道:工业经济风生水起

来源:嘉禾网 作者:罗飞雄 编辑:邓和明 2010-12-28 18:34:46
—分享—

  本网讯(记者 罗飞雄)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县规模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23.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7.70亿元,工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7.7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6.26亿元。

  这里是位于坦塘工业园的湘南铸业有限公司,厂房里,工人们正紧张的进行作业。湘南铸业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多万元,计划年产铸件1万吨,主要生产玻璃机械、压缩机配件,是我县第一家引进消失膜技术生产线的企业。说起铸造业,不得不提起该公司负责人唐华平,现年42岁的唐华平是我县袁家镇人,现任县铸造协会秘书长。2003年开始从事铸造行业,通过8年的努力已成为拥有2个铸造厂、年产铸件1.2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利税3000万元以上的铸造老板。唐华平告诉记者:五年前,我县铸造企业规模小又比较零散,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部分都是传统的家庭式作坊经营模式,而这也成为嘉禾铸造一直“长不大”的具体原因。

  “如何让这一传统产业绽放异彩”?这成为了当时摆在嘉禾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让铸造产业做大做强,2006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大胆地提出了打造江南铸都伟大构想,组建了领导班子、出台了专门文件、安排了专项资金、成立了铸造协会,规划了园区、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以经济开发区铸造工业园区为核心,以袁家、龙潭、坦坪等项目区为支点的一园五区发展格局。目前仅铸造工业园区已完成开发面积2.5平方公里,引进铸造企业51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41家, 2010年铸造工业园区企业预计可完成社会固定资产18.8亿元。全县已有56家铸造企业引进消失模、树脂砂等先进技术和工艺,铸造产业正迈向成机组装发展,先后被授予湖南省铸造产业基地、中国铸都产业集群试点县等殊荣。

  “现在企业规模大了、铸造工艺改进了、铸件质量提升了、很多企业都走上了现代化管理模式,我们的企业也更加有信心做大做强”。坦塘铸造工业园众合铸造公司总经理黄乃庭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的说到。

  的确,铸造产业做大了,嘉禾的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一五”计划主要经济指标提前完成。十一五期间,我县工业生产领域不断拓宽、生产技术不断提升、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产业承接平台不断夯实、工业经济风生水起。

  县经济局局长李学辉说:十一五期间嘉禾工业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总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5.93亿元,今年有望突破29个亿,是2005年的五倍;第二、当时2005年全县过亿元产值的民营企业还没有一户,到今年十月份止,我县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已达到17户;第三、2005年我县投资过亿元的产业项目没有一户,今年我县的南岭水泥、巨人机床分别投资达到5亿和4个亿。

  夯实的产业承接平台是打造江南铸都的有效载体,是拉动经济的有效活力。我县在全力打造江南铸都的同时,充分注重发挥东莞流动党委、在粤铸造业商会等协会组织平台,以珠三角、长三角为重点承接区域,以嘉禾籍在外铸造企业及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为重点承接对象,以招商活动月活动为载体,主动上门招商,拓宽招商承接面。全县1至10月共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30.9亿元,全县规模企业达115家,有效地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工业发展实现了三大转变即:由分散向集中集群转变,形成了以一园五区为工业主战场的格局;由单打独斗向整体品牌转变,形成了嘉禾铸造、神州荣耀的产业集群整体品牌;由河东向全县均衡发展转变,形成了河东河西工业并驾齐驱的良好格局。

来源:嘉禾网

作者:罗飞雄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