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的文化名片,在湖南省在全国都是独具特色,很有魅力的.
只要一提起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最初教民耕种并建有谷仓的历史,就会知道是在嘉禾.“炎帝之世,天降嘉谷,神农拾之,以教耕种,于其地曰禾仓”。嘉禾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只要一提起民间传统艺术的珍宝:嘉禾民歌,就想听听,学学,唱唱“此曲只应天上有”的嘉禾民歌。嘉禾民歌吸引了许多学者,作曲家,歌唱家等来嘉禾采风,激发了许多文学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只要一提到开国上将肖克,著名作家古华,肖建国等,就会知道他们都是在嘉禾出生,在嘉禾度过童年少年后才外出的嘉禾人。他们的作品有不少是以嘉禾风土人情为背景创作的。
现在,我们只要认真读一遍广东花城出版社去年八月出版发行,嘉禾文联主席尹振亮创作的长篇小说《乡官》,就会被书中的人物故事,嘉禾的民俗风情所吸引,所感染。
在嘉禾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工作的尹振亮,正是一位努力打造,宣传,推介嘉禾文化名片的新闻宣传和文学工作者。
其实,到目前为止,我和尹振亮相见交谈只有几次,但印象很深。
第一次是在嘉禾作家协会副主席县物资总公司总经理彭元青办公室,由好友彭元青介绍我和振亮互相认识的。他中等身材,面带笑容,待人热诚。他听彭元青介绍了我的情况后,便赠送一本他创作出版才一个多月的小说<<乡官>>给我.我翻阅了一会,就感到这是一本有嘉禾乡土味的书.书本的封面是我熟悉的青石板路,青砖瓦老屋的嘉禾老街.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梁瑞郴写的<<序言>>的第一句话就提到了“嘉禾”。书中目录是按一年十二个月章回体小说结构描述故事情节的。我和他相见如故,交谈了一阵,互换名片,相约再会面交流。
我在家里认真读了两遍小说《乡官》。感觉很久没有读到以嘉禾为背景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了。肖克,古华,肖建国,刘健安还有李水德等的小说我几乎都看过,看了觉得特别熟悉有亲切感。我看了小说<<乡官>>,感到小说的题材新,人物新,故事情节丰富,嘉禾风土人情味浓.我想如能改编拍成电视剧就好了.省作协副主席梁瑞郴在<<序言 为卑微者歌哭>>,已慨述了嘉禾的人文历史,小说的创作过程,主题,人物,故事情节,结构等等.在谈到小说的结构和叙述表达方式时说有些陈旧,我也感到振亮可能长期从事新闻通讯报道工作的原因,小说有人物通讯的写法痕迹.但恰恰是这种按一年十二个月,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人物故事的写法,很适合于改编拍摄成电视剧.
我和尹振亮第二次见面是去年国庆放假完上班时,在县委宣传部嘉禾网他和总编室主任何光红的办公室.他热情的招呼我入座喝茶.拿了嘉禾文联作品选<<涌动的珠泉>>等几本书给我.使我了解近几年来嘉禾文联的发展变化.
这次谈到他的小说<<乡官>>,我提了两点建议:一是将小说在网上连载发表,扩大读者范围,读者和作者还可互动,我现在网上发小说,就很有体会;二是最好能改编拍成电视剧.可拍十二集或二十四或三十六集.当今社会,互联网和电视是传播快速,影响广泛的媒体.象<山楂树之恋>,<和空姐同居的日子>都是先在网上流传,造成影响,再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后更促进了小说的出版畅销.如能实现,振亮的小说将会再版畅销,大有成效.他表示赞同,当然还要努力付诸实施.
关于小说<<乡官>>的文章,我在嘉禾网看过几篇.如<<一个乡官眼中的《乡官》>>,〈〈〈乡官〉和我们的“先行官”〉〉,〈〈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乡官〉〉〉。前两篇是乡官的现身说法,写得不错;后一篇分析了小说的不足之处。
我之所以提出:从嘉禾文化名片看<<乡官>>,是因为可以这样说,<<乡官>>就是一张嘉禾文化名片.小说的序言就介绍了嘉禾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如果小说能改编成电视剧,在嘉禾拍摄,将嘉禾民歌,景点,饮食文化等融入其中,在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播放,那会对宣传嘉禾起到很大作用,会给嘉禾文化产业带来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想当年,古华的小说<<芙蓉镇>>改编成电影在嘉禾拍摄时,嘉禾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可惜没在嘉禾拍多久,就移到湘西王村去了,给那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嘉禾文化产业资源的一大流失.尹振亮在文章<<遛走的芙蓉镇>>里已说得很清楚了.
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文化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这就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大幅度增长。今年元月初,嘉禾县委领导一班人,在长沙召开了嘉禾宣传工作座谈会,这是良好的开端。
愿振亮的小说《乡官》影响越来越大,愿嘉禾的宣传工作更上一层楼,愿嘉禾的文化产业越来越好,愿嘉禾的明天更加美好。
来源:嘉禾网
作者:巴 声
编辑:邓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