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王雪)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在这一天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闹元宵,不少地方还有赏花灯、舞龙、舞狮等民间习俗。可是你知道吗?在我国某些地区却有着这样奇怪的传统,正月十五这天既不吃汤圆,也不赏花灯,而是成群结队的去偷菜。
这偷菜的习俗到底是从何而来呢?相传在辽金时期,正月十五又称之为“放偷”。据说当时严禁偷盗,一经查获,除依法论罪,还得按所偷的东西的价值实行数倍赔偿。但在正月十五这天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偷窃,官府不禁止,也不逮捕。南北朝时的契丹族人更是在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连续三天“放偷”。
“放偷节”里,被“偷”得最多的是人家菜园子里面的青菜,所谓“偷青”。据记载,一遇元宵佳节,“不论男女老少,不待更深,饭后即出,到处汹汹,势同掠夺,各园主稍为疏防,即被一扫而空。”现今贵州的黄平一带还保留了正月十五“偷菜”的习俗。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偷菜不用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也并不责怪。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但严禁偷本家族人或是同性朋友家的菜,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
传说月圆之夜月老会为未婚男女牵线搭桥,把天上的甘露洒到瓜果蔬菜上,未婚姑娘们吃这天夜里的菜,自然就会粘上喜气,据说谁吃得多,谁就能早得到意中人。养蚕是姑娘们的大事,在这一天能多吃点“月亮菜”,自然当年所养的蚕也理应丰收。
而在台湾,也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美满幸福。
来源:嘉禾网
作者:王雪
编辑:邓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