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城里农民”邝廷才和他的乡下果园

来源:嘉禾网 作者:何光红 编辑:邓和明 2011-08-17 15:45:33
—分享—

 

邝廷才的果园

    嘉禾网讯(记者 何光红)他是村里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从戎五年的退伍军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县城买下地皮,建起五层楼的小洋房。他是住在县城的农民,近几年来,他却卷起铺盖回到乡下,吃住都在人迹罕至的山坡上。

  他为什么放着城里的舒服日子不过,要回家乡开发荒山?在别人看似光鲜的背后,他到底经历过哪些酸甜苦辣?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行廊镇禾木岭村农民邝廷才创办果园的故事。

邝廷才在果园里采摘梨子

  放着城里的舒服日子不过,回乡开发荒山

  今年54岁的邝廷才,是嘉禾县行廊镇禾木岭村青石下村人。他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很早就出来打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批进城务工的人。他告诉笔者,在嘉禾县城,他当过泥水匠,承包过工程,经营过酒店、茶楼、旅店。后来,他又在城里买了地皮,建起了五层楼的房子,成为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

  或许是因为从小就跟土地打交道的原因吧,他虽然居住在县城,但心中仍割舍不下那茬黄土地。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很多农民都外出务工了,留在家里的又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大片旱地因为无人耕种而荒芜。每次回到村里,看着原来丰收的土地和山林大片大片地荒芜,邝廷才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总想为这片曾经流过汗水的土地做点什么。

  2005年,邝廷才最终下定决心:回家乡投资开发荒山办种养场。

  当邝廷才兴冲冲回到家乡将理想付诸现实时,他才明白,要将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有多困难。他准备承包的那片荒山“成分”复杂:有些属邝家行政村的集体土地,有些属组里的公共土地,还有一片100多亩的旱地,更是涉及到全村100多户农民。他们当中,土地最多的有3亩,其中最少的一位阿婆仅0.03亩。在与这100多户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过程中,时时都在考验着邝廷才的耐心与决心。有些农民担心土地流转时间久了,自己的耕地权属会发生变化;有些农民则担心种上果木后,土地“界限”会发生变更,还有些则因为本人外出务工,需要找其委托的代理人“谈判”。

  那段时间,邝廷才每天奔走在县城与行廊镇邝家村之间,不是找村组干部商谈土地承包合同细则,就是挨家挨户找村民“谈判”签合同,有些农民白天要下地干活,他就一直等到晚上。村里有些跟他相熟的“老伙计”打趣他:老邝,你在城里建了房子,口袋里不缺钱,放着舒服日子不过,回家承包荒土是何苦呢?难道你嫌地还没种够呀!邝廷才是个性格脾气都很倔强的人,只要他认准的事,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他终于将120多份土地流转合同全部签订了下来。

  合同一签,邝廷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有了这颗定心丸后,他就可以放开手脚经营自己的土地了。然而,邝廷才组织几台挖机挖山修路没几天,一伙人就到他的果园来阻工。后来才知,原来这伙人在距他的果园不到500米的地方搞非法冶炼,他们是怕暴露目标。不过,没过多久,几个冶炼厂就被县里强行关闭了。

果园里的柑橘开始挂果

  投资两百多万元,五年遭遇两次沉重打击

  第一次与邝廷才接触,他告诉我已经50多岁了。当了“爷爷”的他,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很多。邝廷才皮肤黝黑,却很精神。他很健谈,一说起他这些年回家乡创办果园的事,他就有说不完的话。

  请人做果园规划,采购苗木、种植果树,日常管理,样样都得花钱。农业开发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产业,特别是前期开发,基本是都是“净投入”。2006年上半年,自从他从城里租用挖机到自己承包的荒山开垦土地后,他多年积累的资金就开始像开闸放水一样流向那片贫瘠的土地。

  从行廊镇葫芦水库到邝廷才承包的果园,有近2公里的路,再加上果园的环山路,总计有7、8公里。邝廷才不仅修通了道路,还在这些路上铺设了一层碎石细砂,架设2000米长的四线高压线,建设200多平方米的职工住房。邝廷才还在果园里种植柑柑4.8万株、杨梅1500株、梨子2000株、桃子8000株、石榴1500株,还有板栗、枇杷等,建设大小储水池20多个,第一年总计投入100多万元。

  随着对果园经营的深入,邝廷才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几年时间,累计就投入了200多万元。经营果园,就像一个无底洞,邝廷才不仅将多年积累的资金全部花光,还欠了亲朋好友一大笔钱。邝廷才告诉我们,经营土地,回报周期很长,他投入的资金要15年以后才能收回:第一个五年是净投入,第二个五年是平收入,第三个五年才能收回全部投资。

  邝廷才的果园走的是立体生态发展之足。他在果园内办起了养猪场和养鸡场,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猪粪便用来生产沼气,沼肥则用来浇灌果木。在邝廷才的细心经营下,果园里的一片片柑橘茁壮成长,一株株翠蜜桃长势喜人,一棵棵梨树枝繁叶茂。特别是那些梨树和翠蜜桃,到第三年就开始挂果了。虽然结的果子并不多,但是让邝廷才从中看到了丰收的希望。然而,2008年南方一场500年不遇的罕见低温雨雪天气,一下子将邝廷才的美好梦想击得粉碎。

  猪栏倒塌,生猪被活活冻死;果木冰冻,果树被大片大片拦腰截断;道路封锁,住在果园里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有办法维持……这就是当时邝廷才果园的真实写照。“那时,我感觉一切都完了,整个人一下子像掉进了冰窟窿。”说起当时的情形,邝廷才至今仍心有余悸。他说,他也想过投资农业的风险,但他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风险。这场雪灾,让邝廷才损失惨重。据他自己统计,直接经营损失就达40余万元。

  雪灾过后,县里有关部门来他的果园调查,北京《中华合作时报》记者深入果园实地采访,并如实报道了邝廷才果园的受灾情况,这让邝廷才受伤的心灵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他从银行和亲戚那里借了几十万元贷款,请人清理了枯枝残叶,重新补种了果树。

  经历了这次打击后,邝廷才切身感受到了农业产业的“伤不起”。可是,让他不曾料想的是,刚刚走出2008年冰雪自然灾害的果园,去年又遭遇了低温冻雨天气的侵蚀。虽然这次低温冻雨天气的持续时间不长,但先年刚刚种下的2000株脐橙和2000株柚子仍然被活活冻死。

  虽然五年时间连续两次遭遇自然灾害的沉重打击,但邝廷才却没有到上级部门诉过苦。

果园里的桃子挂满枝头

  放眼未来,他对果园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盛夏时节,我们驱车来到邝廷才的果园。只见鲜红的翠蜜桃缀满枝头,硕大的梨子压弯了树腰,矮小的柑橘树上,也三三两两地挂着绿得发亮的果实。许多开着小汽车的城里人,也慕名到他的果园采摘新鲜水果。邝廷才告诉我们,每年这片果园的运转费至少要花费20万元左右,而现在果园一年的收入才不到10万元,即便加上养猪的收入,也还远远不够。这些年来,邝廷才每年都要“倒贴”几万元到果园。

  邝廷才虽然手头拮据,但他从来不欠民工的工资。每年招聘民工时,他都会优先照顾周边乡镇那些身体残疾的农民,让他们到果园除草、松土。有一位常德的农民工,到邝廷才的果园打工五年多了。现在,邝廷才有事外出,或回到县城,果园的事就全部交给他打理。

  这么多年来,邝廷才一直都是单打独斗,仅靠自己原来做生意和包工程积攒下来的钱投入果园。随着果园挂果数量的增加,集中成熟,集中销售,让水果卖不上价,许多水果还没有销售就烂在地里了,储藏保鲜成了当务之急。邝廷才急着想建设一个水果储藏室,但就是这样一笔不算大的资金,也难倒了这位城里的农民。邝廷才的果园大都是位于山坡上,又是砂土,保水性能差,遇到像今年这样的干旱年成,很多果树都因缺水而枯黄。为了改变这种单纯靠天吃饭的现状,邝廷才想在果园里修建几口大型积水池,建造喷灌系统。可是,这些都需要大笔资金投入。邝廷才说,后续投入资金欠缺,已成为制约果园发展的最大瓶颈。

  邝廷才的果园离桂嘉高等级公路不到五分钟的车程,就是到县城,也只需十几分钟。果园附近还有几个小型水库,将来,他还想借助便利的交通,充分发挥果园优势,搞农家乐旅游休闲项目,改变目前果园单纯销售水果的经营方式,吸引顾客来果园来赏果、采果、吃饭和住宿,从而提高果园的综合效益。

  邝廷才目前的现状,可以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概括——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他仍充满自信。

果园鸟瞰

来源:嘉禾网

作者:何光红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