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方的山

来源:嘉禾网 作者:廖淑珍 编辑:邓和明 2012-05-15 17:34:05
—分享—

  作者 廖淑珍

  虽生于斯长于斯,湖南境内许多叫得出名的山,我没去过,比如南岳的雁回峰,湘西的雪峰山,以及武陵源的张家界等。有时会觉得自己活过二十年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独独这点就可以说是愧为湖南人了。当然满是竹林的弧形山,高低不等连绵起伏的山,削瘦颖长独耸一方的山,我还是见得多。这些也似乎毫无特别之处,不过是绿罢了,青罢了。于是心中另一种想法,暗暗浮起:人所谓的山清水秀也不过如此,不见者还以为有多稀奇呢!记得白氏在《江南好》中以“日出山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来赞美江南的风光是如何的好如何悦人,可我总觉得这似乎过了点。然而,待我到了别处,看了不同于家乡的别有一番风味的南岭时,我才感到自己的孤陋寡闻。

  我第一次为南方的山惊叹是在上学的途中的汽车上。汽车在207国道上徐行,往北在南岭中部盘旋。那天天气不好,细雨源源不断从天而降,至山顶时,化为一层厚厚的云雾,向四周弥漫,仿佛给南岭罩了一顶了一顶灰色的大帽子,让人看不见天。这景象我也只是在电视里,书本上见过。有一段时间电视里播出“龙井茶,茶更淳,味更浓”的广告语时,背景便是如这样的一峰氤氲的云雾。小学课本里,介绍黄山奇秀时,也有这样一片翻滚的云海,不过那是黄色。这山顶的云雾四处散布着,使得周围那些群山都朦胧朦胧,再加上一阵秋雨,一股阴阴的凉意拂面而来,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冰窖。极目望去,207国道在南岭山上蜿蜓,有如系在山腰的一条巨大的银色的凌绸,随意地舞动着,让人不知它会何去何从。这时候,山不仅仅是一种不同于北方的山的景致,更是一种阴柔温婉的人格的阐释,阐释一种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淡然心境,

  以前自己看书时,见了一篇名为《坐对一山青》的写景散文。作者一再写自己在小居中的闲适:窗前是一座山,每日对山观望远景,沉思古今,以赏心悦事,以解忧怀。说来也奇,他无论在工作里,在家事中遇到什么样的烦恼,只要对山静坐,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因此,作者对山有一种不能割舍的依恋,像对老友,对恋人。当时我看过后,总认为作者矫情。人是人,山是山,人永远只属于自己,不会成为山的肢体。若真有那样一种人,那他们多多少少有些不正常。可是当我跟随汽车在树木的夹缝中穿梭,面对这样云雾缭绕的山群时,我体会到作者字里行间的那种情怀是真正居山,爱山,乐山的人才能有的。我没有亲历,自然无法体味。所以,胡适会说 “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我从没有跨过长江,不知道北方的山,比如贺兰山,大兴安岭,燕山给人以何种感受。但是仅一句“踏破贺兰山缺”,就足够我想象了。就那种豪情而言,也是南方的山所不能给予的。南方的山只能给人以清秀,灵透之感,正如南方的黄梅雨,苏杭的近水楼台给人的那种感觉,让人观其形而喻其意。当然,能够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我觉得是一种幸事。至少,一出生就满目葱隆,满眼苍翠,不必临近冬天就接受风沙的抚摸;不必因为许久没下雨,就眼含土色;也不必像白氏一样,在他乡吟唱“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或是“能不忆江南?”。我想白氏最忆的可能是江南的山了,因为南方的山灵转,不俗气,有如江南人,有如白氏。

来源:嘉禾网

作者:廖淑珍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