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不喜欢外婆。
在母亲的记忆中,外婆一直是严厉的,似乎很少有温柔地把她抱在怀里那种甜蜜温馨的感觉。外婆对儿女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许惹事生非,不许打架闹事,不许大声谈笑,不许不认真读书,这个不许,那个也不许,一旦违背,轻则一顿臭骂,重则一顿暴打。
小时候的母亲是因此挨过外婆不少打骂的,所以后来长大了,母亲便对自己发誓,以后决不打骂自己的子女 ,不会让自己的子女有像她一样不开心的童年。
在母亲的心里,外婆根本算不上一个好母亲。这也让她在长大成人之后很多年的时间里对外婆态度有些疏离淡漠。
虽然在母亲眼中,外婆有那么多不是,但在我的眼里,外婆却是一个好外婆。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因为精力有限,无法同时照顾我和妹妹,所以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我是和外婆一起度过的。是因为外婆的疼爱,才使得童年缺乏母爱的我,性格不至于太孤僻。
每每想起外婆,我便仿佛看到当年体态臃肿的外婆,一边步履蹒跚地牵着我的小手穿过热闹的街市,一边回答我喋喋不休地无数个为什么;仿佛看到当年小小的我在学校门口急巴巴地等着外婆远远地走来,手上还拿着一串特地为我买的黄澄澄地枇杷;仿佛看到外婆笑呵呵地用一只小锤敲开一个个核桃,轻轻地放在我胖乎乎地小手上,那核桃的味道是如今几十元一斤的核桃也无法比拟的。
好像只是一晃间,那个扎马尾巴的小姑娘就长大了,长大了的我再和母亲提到外婆时,母亲的怨恨似乎也少了许多,母亲说了许多关于外婆的事,于是一个完整的外婆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面前。
外婆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十二岁给人做童养媳,先后生下两个孩子都夭折了,后来丈夫出去当了兵,再也没有消息。解放后,外婆一个人跑到城里,后来嫁给了外公,生了两儿两女。
外婆这一辈子,似乎什么悲哀痛苦都经历过,比如做童养媳,丧子,离异,再婚,中年丧夫……环境所给予她的只有四个字:颠沛流离。
做为一个生长于乱世中的女人,无情的现实,残酷的战争教会了她许多东西。外婆最美丽的青春,最绚丽的年华,都断送在那个纷乱的年代。 那些伤心的往事,外婆从来没有向我提起过,也许正是这些残酷的经历造就了外婆暴躁、严厉的性格。
有些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我们是不能理解也无法理解的。有一次,母亲和许久未见面的外婆重聚时,闲聊中母亲提到外婆对外人的忍让和对儿女的严厉与苛刻时,外婆淡淡地回了句:“你不知道,我们那样的环境,你父亲又不在,我一个人带着你们四个孩子……”
看着外婆无奈的面容,那一刻,我似乎明白外婆当时的处境:一个女人独力抚养四个子女,又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外婆除了出门陪笑脸,闭门训子女,小心谨慎地过日子之外,还能怎样呢?
也许是因为理解了外婆,也许是因为母亲自己也老了,母亲对外婆的态度变得亲密起来。有时母亲会把外婆接到家里来小住些日子,陪外婆聊聊天,打打小牌,下下跳棋,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母女之间似乎从来没有过嫌隙。每次回老家去看望外婆时,母亲也会精心准备很多吃的用的东西,和其他孝顺父母的女儿没有两样。我问母亲:“不再恨外婆了吗?”母亲温柔地笑笑:“傻孩子,怎么会有人真正恨自己的母亲呢?”
外婆这一辈子,酸甜苦辣、生离死别,全都经历过,活到80高龄还眼不花、耳不聋,牙不掉的老人真不多。那些烽烟、战乱、离散、困苦,所有艰辛的日子都像风一样飘远了。人的一生是如此漫长,却又如此短暂,让外婆安享晚年,是母亲的希望,也是我们所有后辈子孙的共同心愿!
来源:嘉禾网
作者:肖宁嘉
编辑:邓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