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 华 印 象

来源:嘉禾网 作者:李奋鸣 编辑:邓和明 2012-07-19 16:12:19
—分享—

  去年十一月上旬,随市委党校领导赴清华大学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异地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感受很深,体会很真,今日得闲,遂潦作整理记录。

  ——题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文化瑰宝——《周易》中的这句开篇语,自清华大学第一代学者梁启超先生首次在学生演讲中引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成了清华大学的校训,让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为此励志拼搏奋斗。

  走近清华大学,醒目的 “清华园”三个大字映入眼中,这三个熠熠生辉的大字,是为清皇帝咸丰所题,走进校园内,各种古建筑、现代建筑、东方式建筑和西方式建筑交错有序,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古今和中外的建筑美景。透过这些建筑,我们看到封建帝王腐朽的生活,也印记了西方列强掠夺侵略中国的印痕劣迹。

  校园内绿树成荫、书香扑鼻、小桥流水数不胜数,一排排的白杨树,矗立在严寒的冬日里,依然那样笔直挺拔,那样傲骨寒风,那样高风亮节……,这不正是历代清华人的真实写照么?

  出清华校门便是喧闹的街道,如织的车辆和行人。但近五个平方多公里、数万师生的清华大学校园内,却并不喧闹,白天几乎看不到游荡的学生,即使下课后,大多师生也是骑着最普通的单车,在校园的马路上,少有大声说话更未见嘻戏、打闹。只有在下午五点多钟,操场上才会人声鼎沸,热闹万分,据说,锻炼身体一直是清华学子遵守的一个校规,清华学子不读死书,每到下午五、六点钟,便是清华学子的运动时间,通过持之以恒的运动,练就一副健康体魄,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我们一行50余人赴清华大学三天的异地学习,听了六位教授演讲,普遍感觉到教他们知识的渊博,思路的清晰和思想的活跃,更可贵的是他们敢说敢讲,敢于直面深层次问题,听了让人入脑入心、耳目一新。通过学习,让我们有了一种急切想学点知识的欲望,不愿在这样的环境里浪费时间;让我们有了一种急切充实自己的紧迫感,之于我们这些过去学历不高且身处偏远的乡镇干部,虽有近二十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再次与新的理论、高层次的学术接触,那些过去悟不清的东西,经专家一点拨,大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兴奋。因此,通过学习,让我们深感理论对工作、实践指导的重要,便不自觉的将自己融入了清华的氛围,虽来去匆匆,但的确感觉自己成了清华学子的一员。(作者系行廊镇党委书记)

来源:嘉禾网

作者:李奋鸣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