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游普济寺,思“普济”理

来源:嘉禾网 作者:刘元伟 编辑:邓和明 2012-09-03 17:29:08
—分享—

  “普济疏钟”为湖南嘉禾县古八景之一,千年古刹,今日换新颜,令人神往。9月1日,我与夕阳相伴,兴而游之。亭轩殿塔,尽眼望过,静思佛理,偶有所得。

  据记载,普济寺始建于唐,数朝扩建后有观音阁、大雄殿和湘山殿,昔日信者云集,一则领略“寺外青烟烟外峰,烟中佛寺晓鸣钟。烟消寺出钟方歇,钟撤烟飞寺又封”的妙景,一则诵经拜佛求财求嗣求寿。可惜古刹屡屡受劫,清时祸后又修,民国时被拆,文革时被毁。

  改革开放,丰衣足食,民众追思曾为“江南第三佛地”“钟声觉世长”的安静。2001年起嘉禾重修普济寺,仿古修成三殿。深池曲栏中天王殿伫立,殿内弥勒佛慈心善面,“大肚容忍忏悔人佛理圆融,唤脸迎来有缘客心生欢台。”最为壮观肃穆者为大雄宝殿,殿前九层宝鼎和香炉耸立,堂宇环伺,风铃叮铛,殿门立柱上草书“普渡迷津解厄消灾兴福地,济施法雨寻声救苦拯众生。”山顶观音殿烛烟缭绕,“香云普覆四大州,金炉巍耸三千界,”“能知混合风回道,金鼎黄芋日日生。”

  重修的普济寺柏竹掩映、塔亭层叠,已成为嘉禾文化旅游的一大景点。有知情人说,平日里,仕者布衣,络绎不绝,虔诚跪拜,念叨默许。我想,人,各有所信、各有所求,但人们既然拜佛,则应知佛意。我不懂佛,但细细想想,也可化简,佛为善,善在性,性从心。所谓“有千万财富不忘周济穷困,秉箪食瓢饮不忘敬老哺幼”,或者“居权贵之位常怀为民之心,处卑微之境不坠忧国之志”,即为修心。如果人们跪拜时默念的是此心此性、此善此佛,那么起身后看青山流水、听暮鼓晨钟,一定会心旷神怡、胸怀广阔,进而倍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和为自己生活的乐趣!

  倘问此游有何收获,应该是粗粗意会到了“普济”的大意吧。

来源:嘉禾网

作者:刘元伟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