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歌——嘉禾名片

来源:嘉禾网 作者:孙佑民 编辑:邓和明 2013-04-07 09:31:59
—分享—

  嘉禾民歌,民歌嘉禾。嘉禾民歌既像嘉禾的辣椒一样,色泽透明,香甜辣三味俱全,更像一张响当当的“金字”名片,给嘉禾走出湖南,走上世界注入了“核动力”。

  有人说:嘉禾民歌是一首首永不凋零的民族之歌,这话一点不假。她作为汉民族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汲取了民间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王钢在嘉禾进行实地采风后,深有感触地说:“西藏的民歌是天上的歌,嘉禾的民歌就是地上的歌,狂放中带着野气,有血有肉有情,是研究我国妇女解放,研究社会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等各种学科的一个标本。”

  据史载,1956年,我县为传承好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及时作出了抢救嘉禾民歌的规划方案。1978年,省文化厅在嘉禾举办全省民歌演唱会,命名我县城关镇为全省“民歌之乡”。当年,我县通过发动,搜集整理了嘉禾县三套民间文艺集成。2003年,我县又以挖掘和提升神农文化为契机,举办了以民歌为主的嘉禾县首届文化艺术节。2007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嘉禾伴嫁歌两集专题片。从2010年开始,我县再次掀起了“写民歌,唱民歌,爱嘉禾”的热潮,且延续至今。

  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湖南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都把嘉禾民歌,即伴嫁歌作为教材。曾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电影《芙蓉镇》、令人感受深刻的电影《山道弯弯》、电视剧《梦牵故乡》、《乡镇锣鼓》等影片中,均采用了原汁原味的嘉禾民歌。近年来出版的《中国歌谣集成》、《中国民歌》、《中国曲艺志》等书刊,均收入了大量的嘉禾民歌。

  嘉禾民歌,虽然没有像歌曲《浏阳河》、《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那样,把一个地方唱响唱红,但她大胆地采用比兴和夸张的手法,倾述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嘉禾民歌不仅历史悠久,数量多,个性风格独特,而且,还蕴藏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她既是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展示嘉禾独特的地域文化中一张不可或缺的名片。

来源:嘉禾网

作者:孙佑民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