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夜晚的嘉禾县城街道、社区、农村,随处可见跳广场舞的群众,哼着民歌的老百姓,广场舞、民歌会、红歌会成了时下嘉禾老百姓热议的话题。参与的人由最初的中老年人,到现在的年轻一代,有退休的老干部,有做生意的小老板,有劳作了一天的农民,可以说不分行业,不分阶层,几乎是全民参与。
缘何这些活动能走进千村万户,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让这么多的群众主动参与进来,笔者以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群众口味变“叼”了。改革开放几十年,国家经济建设取得极大发展,群众生活越来越好,老百姓不再满足于追求单纯的物质享受,已经转化为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县委、政府针对群众需求,及时推出这一系列适合老百姓,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文体活动,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对了群众的“味”。二是政府引导有“效”了。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引导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把老百姓从牌桌上解放出来,从精神层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举办民歌会、红歌会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来引导群众,从思想上改变老百姓的生活、文娱习惯,让老百姓的观念彻底发生转变。三是基础设施更“齐”了。我县正在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政府投入巨资兴建和改造各种活动广场和休闲广场。这些场地的建设为老百姓的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老百姓想动就能够动起来,充分释放自己的热情与活力。
百姓大舞台让我们的老百姓身动意动,精神焕发。对于这样一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何让这个舞台能够健康的发展,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笔者还想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引导好风向,不让活动“变质变味”。要积极引导,规范管理。随着百姓大舞台的红火,已经逐步成为一个执政党不可忽视的舆论引导新阵地,引导不力极易被邪教组织利用,煽动群众,发生影响社会和谐的事件。因此,要精心组织,因势利导,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事例引领正确的社会思潮。同时要警惕好事变坏事,让一个个大众化的文体活动成为某些人、某些部门牟利的手段,防止活动变质变味。二是选择好手段,不让活动“孤芳自赏”。要加强指导,利用县、乡、村各级文化辅导员,加强对这方面的指导与培训,培养群众文化骨干,在此基础上打造精品活动。坚持群众“当主演、当明星”的原则,以“吸引群众、文明群众、感动群众、激励群众”为目标,激活百姓大舞台,避免活动单一,群众“孤芳自赏”。为此,我们可以在乡、镇(社区)、村成立一些这样的活动组织,并且进行竞技比赛,评出明星队、明星队员。在电视台、嘉禾网等宣传平台开辟专栏,对评出的明星队伍,明星队员进行宣传,让我们的老百姓也过一把明星瘾,成为嘉禾本土的“文化名人”,激发老百姓参与的热情。三是搭建好平台,不让活动“水土流失”。要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群众文化与经济基础息息相关,离开经济支持,群众文化就会失去应有的活力。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力度,加大经费投入,为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百姓大舞台是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具体体现,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一定要做大做强,让他常开不败,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系嘉禾县常委、宣传部部长孙佑民
来源:嘉禾网
作者:孙佑民
编辑:邓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