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白又白哟,
油菜花开黄又黄;
茶子花儿甜又甜哟,
萝卜菜籽结牡丹。
我是珠泉镇南托村人, 孩提时代,奶奶常带我到村子后面的大岭头扯 猪 草、拔笋子、拾柴火,每当看到漫山遍野的栀子花向我们张开笑脸时,奶奶总是教我唱这支美丽动听的歌谣。是的,我们村子的大岭头确实美丽,她有茂密的深林,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有大片的油茶林,也有大片已开垦的黄土地,每当冬去春来,地里金黄的油菜花、雪白的萝卜花、千树万树的梨花、桃花,以及各种说不出名字的野花竞相开放,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她比歌中唱的更加美丽!她的面积非常宽广,东起南托村连接县城与田心石桥一带的古官道,西抵石燕长溪一带的羊雨河,北临秀溪,南靠坦塘。嘉禾县园艺场就坐落在大岭头的中央。
吃苦耐劳的知青
上世纪六十年代,为落实毛主席的5.7指示精神,县革委会先在这里办起了五.七干校,后来又办起了园艺场,我清楚地记得,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们南托村第一、二生产队及长溪村的大片油茶林、杉树林都被砍掉了,县里大力开垦这片土地,我看见一位年轻美丽又很大方的女拖拉机手,驾驶技术娴熟,经常冒着酷暑,一身汗水一身泥地开拖拉机垦地,人们都亲切地叫她小潘,这个小潘就是后来担任嘉禾县农机局副局长、县政协委员、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潘启慧大姐,现已退休。十多年前,我很有幸与她一起共事,她手把手地教我开拖拉机,至今回想起来仍叫我感动不已!在我的心目中,潘大姐是出现在园艺场这片土地上最早的“知识青年”。
这片广阔的土地经拖拉机翻耕后,就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下放知识青年。这些青年大都是从县城下放来的,全是美女帅哥,刚从学校毕业出来,有的初中毕业,有的高中毕业,年龄一般在15到17岁左右,别看他们稚气未脱,可他们浑身充满着朝气,他们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一代青年,积极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上山下乡。他们充满理想,激情无限。他们虽然自幼生长在城里,可是干起活来却毫不含糊。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实在令人敬佩。我看到男男女女的知青们用撅头、三齿耙、四齿耙在地里挖满了一条条近一米深、八十公分宽的深沟,然后把铲下来已晒干的荒山草,把在山上早已沤好的草皮灰填入沟里,还下了不少的过磷酸钙、大粪等肥料,表层盖上泥土,沤几个月,然后栽上无核蜜橘树苗;我看见知青们整日冒着酷暑,挖土整地;我看见知青们到十多里外的县城挑大粪;我看见知青们种西瓜、种花生、种黄豆、种萝卜,后来还犁田耙田种了几十亩水稻;我看见知青们养猪、养牛、养羊还养过马;我看见知青们办起了苗圃场,培育了好多果树苗和用材林苗......我经常看见这样的身影,一群知青上工回来,个个肩扛锄头,赤着双脚,身穿衬衣或背心,裤腿高高地卷到了膝盖上,衣服裤子上沾满了尘土,脸部、双手、小腿及双脚黄黄的,像被涂过红汞似的。我多次看见一个叫郭建强的知青,大家都散工了,他一个人还在地里干活,人家还在休息,他又已在地里干了,年纪轻轻,背有点驼,真有点像老黄牛的模样,听说他后来调到了郴州市总工会工作。我还看见如今在县政府工作的正处级调研员陈国英当年蹲在地上修拖拉机,全身沾满油污也毫不在意。当年知青吃苦耐劳的身影在我心中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充实 快乐的知青
虽然知青们劳作很辛苦,但我觉得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知青们是有追求的,他们思想纯洁,情趣健康,精神充实,他们是快乐的。再者,青年们朝气蓬勃,总有办法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
我经常听见不少男知青在下工回来的路上引吭高歌,歌声嘹亮,声震山谷,颇有李双江、蒋大为的阳刚之气。不少女知青也非常大方,和男知青一起对唱起来,歌声非常悦耳。下雨天,礼拜天,经常从知青的宿舍里传来悠扬的琴声,欢快的笛子声,欢乐的歌声和笑声。每天清晨,高音喇叭里都播放优美的歌曲,我印象最深的一首歌是《乌苏里船歌》,“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这首歌对着园艺场的旷野播放,韵味非常独特,不身临其境是很难体会到的。园艺场为了活跃知青的精神生活,也不时开展一些文艺活动,我有幸观看过几次园艺场知青的文艺演出,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使你得到很高的精神享受.有个大家都叫他梭仔的知青,在一次场里组织的文艺演出中,与一名女知青同台表演了一个男女声二重唱,他们演唱的曲目是《祖国一片新面貌》,简直就是张振富耿莲凤的翻版。有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女知青,演《红灯记》里的沙奶奶,演的惟妙惟肖,后来我们这些小伙伴们,一碰到她就叫她沙奶奶,来县城工作后,我偶尔也碰见过她,她当然不认识我,但我是仍然认识她的,却也依然不知道她的名字。平时,“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拈重担挑在肩......”“......好比说,你爹挑担有千斤重,铁梅呀,你应该挑上八百斤——嗯——嗯!”的歌声,常常在果园或小路的上空回荡。只要不下雨,知青们几乎每天下午都打篮球,我们下午放学后就到园艺场扯猪草,每天下午都去看打蓝球,前面说的梭仔,既是一个大帅哥,又是一个非常勇猛、球艺极其高超的前锋队员,运球速度相当快,投篮特别准,进三分球是常事。有个叫强国佬的知青,球也打得特别好。二队有个李建雄,骑单车左右手各端一钵饭,从场部食堂到二队,拐一个大弯上一道大坡,骑几里路,小菜一碟,还可在单车上倒立、躺卧,骑技令人叹为观止。
南托村的羊雨河是盘江的下游,很久很久以前,村子里的祖先刘云祥为了灌溉土地在这里筑起了一道拦河坝,为了纪念这位祖先,人们叫这坝叫云祥坝。羊雨河的河水非常清澈,云祥坝以上这段河面宽阔美丽,河里有许多肥美的鱼虾,云祥坝的瀑布虽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这近百米宽、几十米高的银河,是嘉禾最高最大的一道瀑布,气势极其雄伟壮观。暑热天,劳累了一天的知青来河里一洗一游,一天的疲劳也就烟消云散了。我常常看见有的青年手里拿着书本,多是毛主席著作,也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等小说。我听到过知青深情地朗诵激情澎湃的名言,如马克思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会把我们压倒,我们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就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奥斯特洛夫斯基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等。不过,有一回,我放学回家经过云祥坝上面的拱桥,却也听见几个很有才气的男女知青在河边伤感地讨论春天逝去的话题,一个说,春风啊吹,春雨啊打,可惜春就这样被这雨打风吹去了。另一个看着低飞的燕子,却说,燕子总是不停地把泥衔了去,我看春就是被这燕子衔去了。第三个看着河边婀娜的柳树和飞舞的柳絮,不假思索地说,我看春是与柳絮结伴嫁给流水去了。知青中可以说是帅哥无数,靓妹如云,才子佳人也不少。时光荏苒,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青年,如今已是知天命有多且很快奔六的人了,我在城里不时也碰见一些当年的帅哥美女,我觉得他们雄风仍在,风韵犹存。我想,他们当年应该是幸福充实的。
萝卜菜籽结牡丹
园艺场的场部坐落在南托村云祥坝田洞 的东面,她坐北朝南,北靠绵绵茂密的山林,南对低缓的草坪,西面的羊雨河及古水渠长年流淌不息,东面的公路和古官道迤逦蜿蜒。整个园艺场处在钟水河与羊雨河之间,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这里经过知青多年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成果。花生、黄豆,品质优良,西瓜、香瓜,香甜可口,无核蜜橘、青皮梨,更是远近闻名。南托的古官道,是石桥、田心一带通往县城的要道,小时候,我多次看见黄甲村在县城教书的特级教师刘继美、及黄甲村教师刘继善等从这里经过,嘉禾有句谚语,从南托起头。我曾写过一付对联,“从南托起头行千里路,自春秋开篇读万卷书!”确实,从这里走出去的人真正是前程似锦。 从政的勤政清廉,步步高升。如原园艺场场长章海金,后来曾任珠泉公社党委书记、嘉禾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建强成了郴州市总工会处级干部。陈国英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任团长,转业后任嘉禾县人民政府调研员。前面提到的二队李建雄,后来分到广发乡政府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因敢于吃苦、政绩突出,被乡人大代表联名提名选为副乡长。当年的知青后来分配到政府企事业单位上班的,个 个事业有成。求学的学业猛进。罗郴郴考上了大学,李日雄成了留美的海归博士。陈国勋从学校尖子成了郴州市公安局业务骨干。等等。许多处在平凡岗位的知青,更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可敬可佩。张志平给厅级首长开车,不分节假日、不分昼夜地工作,默默奉献。王义平是县农业局土肥站的一名职工,还负责驾驶,成天下乡服务农民,风里来雨里去,认识他的农民,无不说他服务周到。我觉得正是这些许许多多的平凡的默默奉献的同志,才是我们事业的强大的顶梁柱,他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同志。 从这里出去的老同志,仁慈长寿。园艺场的老领导陈孔周、保健医生王医生,如今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我也不时碰见他们,他们依然精神旺盛,和蔼可亲。总之,当初的知青,后来,或杰出,或平凡,个个都事业有成,真正是萝卜菜籽结出了绚丽的牡丹花。
来源:嘉禾网
作者:刘志龙
编辑:邓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