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网讯(通讯员 周治安 陈善武)7月20日早晨,笔者走进嘉禾县石桥古墟场,探访这座有着530年历史的湘南古墟场承载的奥秘。从嘉禾县石桥镇农村信用社对面的一条小巷子往里走30米,一座保存完好,以青石做柱、黑瓦木梁为顶的古墟场忽然呈现在你的眼前,与镇区瓷砖高楼大相径庭,让人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仿佛又置身明清时期那个还没有开市清晨。
据了解,石桥古墟场初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古称“广济墟”,扩建于清道光三年,每逢赶墟日,商贾云集,附近“两市三县”村民蜂拥而至,在此买卖货物。石桥古墟场至今保持有13个商坊,每坊由8根石柱组成,全坊共108根石柱。每座商坊长20米,宽7米,柱高3.3米,净梁高4米,呈“人字型”架构。每根石柱健硕粗壮,直指苍穹,横梁匀称厚实,横亘坊中。木石青瓦有效避开了混泥土、钢筋、马钉等要素,凸显古人精湛的建造技艺。商坊支撑最长年限达500多年,短的也有200多年。见证着无数豪侠聚义,车水马龙的场景。石桥籍著名作家古华《芙蓉镇》笔下:“闹市”即指于此。
商坊每根石柱上都刻有捐赠建坊财物的人名、村名、官职、科甲、捐款数额,捐款石柱对数和日期等。其中,不乏石桥历史上的“名人”。例如,苏州知府周如清、福州推官周思、嘉禾建县史上唯一进士罗以纯、左宗棠收复新疆提督罗灶升、清乾隆博士子员罗绳、庠生罗乃大、罗开典等。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珍贵档案,对考究“京西古道”具有深远意义。
京西古道是指古代京城(长安)通往广州等地,一条主要用于驮运荔枝、食盐、煤炭、糖、朝圣的官商古道。据考证,石桥古墟场建在京西古道“石市永安街—周家门坊—石桥铺驿站—石狗岭茶亭—太平铺驿站”段,属湘粤赣三省交汇之地。古道上曾经商贾如云,是南来北往的大动脉,现嘉禾境内分布有石桥墟和太平墟两个墟场,石桥墟场与太平墟场之间相隔30华里,中途还建有石桥铺古驿站,为官员食宿,换马的场所。
今年1月份,石桥镇政府邀请了省市文物专家谢武汀,刘专可等来石桥考察,在看到石桥古墟场时,专家们纷纷表示:“现在保存如此完好的古墟场已经很少了,特别是在湖南省,叮嘱随行乡镇主要领导一定要加以保护”。
来源:嘉禾网
作者:周治安 陈善武
编辑:邓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