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讯工具的变迁

来源:嘉禾网 作者:肖宁嘉 编辑:邓和明 2015-11-23 09:12:03
时刻新闻
—分享—

  ◆肖宁嘉

  打开电脑,戴上耳麦,摆好摄像头,父亲端坐在电脑前显得有些紧张:“我这样是不是真的可以看到霞霞了?”我点点头:“对啊!只要小妹点击了视频聊天,你们就可以面对面地说话了。”经过几十秒地等待后,电脑里出现了一个人,父亲睁大眼睛,高兴地叫起来:“看到了,看到了,是霞霞,是霞霞!”音箱里传来小妹的声音:“爸爸、妈妈、姐姐,你们好吗?”“好,好,我们都很好!你在江门还好吗?住不住得惯?吃不吃得惯?”小妹和父亲你一句,我一句,说得不亦乐乎,我和母亲根本插不上嘴,这也难怪,谁叫小妹从小到大都是父亲的心肝宝贝呢!

  小妹小时候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很好,全家人都很喜欢她,特别是父亲,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可是小妹从四年级就开始在学校寄宿,一直持续了十二年寄宿生涯。因为时常不在父母身边,与家里的联系大多是靠信件和电话。也许是和父亲写信写得比较多的缘故吧,小妹的钢笔字深得父亲真传,也是龙飞凤舞、遒劲有力,非常漂亮。可是那时寄信很不方便,父亲写好信之后,要跑几里路到镇上的邮局去投递信件,而且,从邮局寄信非常慢,从信一发出,父亲就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日也盼,夜也盼,总要十天半个月之后才能等到小妹的回信,有一次,父亲等了二十天还没等到小妹的回信,父亲急得恨不得马上飞到小妹学校去看看怎么回事。

  小妹的信件成了父亲的牵挂,也寄托了父亲对女儿的一片深情。

  后来,小妹考上北京科技大学,学校宿舍有电话,父亲便通过单位的电话和小妹联系,可是单位的电话并不是那么方便,不可能经常打,所以父亲也是有事才打个电话和小妹说说话。

  1999年,我们家搬进了城里,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家里也终于装上了我们家的第一部电话机,虽然机型老式,并不漂亮时髦,但父亲仍然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有了它,就可以把电话直接打到千里之外的小妹那里,亲耳听到她的声音了。

  小妹大学毕业后,在广东找了份工作,从北到南,离家仍然是远,一年到头也难得回上一趟家,虽然常常打电话,可是见不到小妹的甜甜笑颜,父亲仍是觉得遗憾。

  后来,我们家买了电脑,等到妹妹在江门安了家,也买了电脑之后,我们又买了耳麦、摄像头,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通过QQ的“视频聊天”面对面地说话了。看着小妹在数百里之外的电脑的那一端,一颦一笑,犹如在眼前一样生动、真实,这一刻,父亲激动得居然有些手足无措了。我对父亲说:“从今以后,你什么时候想妹妹了,就上网打开摄像头和她聊聊。这样聊天还可以节约长途电话费。”父亲说:“现在的科技真是太发达了,以前我怎么也想不到和人还可以这样聊天。”

  从信件到电话到电脑视频聊天,通讯工具的变迁中记录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拳拳爱心。而今,女儿大了,父亲老了,可是,我知道,这红红火火的幸福日子会让父亲的脸上一直洋溢阳光般温暖的笑容。

来源:嘉禾网

作者:肖宁嘉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