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塑芙蓉镇从遍植芙蓉花开始

来源:嘉禾网 作者:佚名 编辑:邓和明 2016-11-22 16:34:33
时刻新闻
—分享—

  1986年,谢晋导演的电影《芙蓉镇》移师湘西永顺王村拍摄,使嘉禾与古华笔下真正的芙蓉镇失之交臂。为找回溜走的芙蓉镇,重塑文化自信,近年来,嘉禾县委、县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从政协代表议案,到深入群众广泛宣传,到积极申报登记造册,再到组织各类赛事、展览、交流,嘉禾付出了很多努力。电影《芙蓉渡》在嘉拍摄、伴嫁歌获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围棋之乡”落户嘉禾、举办“寻找逝去的芙蓉镇”国际摄影大赛等等即是明证。

  然而,仅有这些还不够。今天肖家的樱花、桃花,普满的太阳花、油菜花令我们赏心悦目,而作为芙蓉镇最基本的意象——芙蓉花,却鲜有少见。成林成片者,更是已不能见。

  芙蓉(木芙蓉),也叫木槿,嘉禾在上世纪五十年之前种有大片芙蓉,这在小说《芙蓉镇》里可以得到印证。芙蓉花在嘉禾历史上久具盛名,这种美丽的本土植物,不仅扎根于自然生境,更深植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成为嘉禾生动的文化符号,但今人却少有再去种它。究其原因,一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芙蓉赖以生存的水岸多数遭到改造修筑,邻接城市的农村也不断变化为城区,生存的家园遭到破坏,导致芙蓉数量锐减;二来栽种植物要看经济效益,向日葵、油菜花、桃花是发展农林经济的有力抓手,而芙蓉花产业见效较慢;三来芙蓉属于灌木树,依水而生,并不适合用作行道树在城区大面积栽种。

  无独有偶,无论是真正的嘉禾芙蓉镇,还是因电影出名的湘西王村,现今都已难觅芙蓉踪影。这对嘉禾重塑芙蓉镇而言既是启示也是机会。一个地方的精神、文化是由若干个鲜活、生动的细节来丰富的,芙蓉花就是嘉禾最鲜活的细节之一,曾在嘉禾历史文化中散发百年芬芳,这是现今任何一种名贵的植物花卉都难以代替的。重塑芙蓉镇,我们一面热烈地注入芙蓉这一文化意象,一面却冷落了芙蓉这一植物本身。纵观嘉禾生态园林建设,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芙蓉都成了“稀品”,仅有的多苟且残活于荒野。

  芙蓉花作为芙蓉镇的文化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芙蓉花有助于提高嘉禾自身文化竞争力。同样是赏花,去过云南的人会陶醉于花卉市场的感官刺激,去过成都的人会沉湎于晚秋时节的芙蓉情怀,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大饱眼福,过后便忘,一个是回味无穷,流连忘返。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年百花齐放的季节,赏花基地都会吸引很多游人趋之若鹜,但如果仅仅是纯粹的赏花,郴州各大县市区几乎可以平分秋色,并没有哪个地方有更大、更独特的吸引力。因为只有当植物本身与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才会产生不可估量的附加值。此外,芙蓉花承载着嘉禾人民的记忆,有助于增强市民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一个城市来说,物理上的美感是一个方面,精神与文化上的,与集体记忆有关的植物,还是应该成为景观上的主调。

  大力推广芙蓉栽植,进一步放大芙蓉的载体作用,让芙蓉在嘉禾大地上重新活起来。首先,要加强认识,保证投入。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市民都要树立起正确的文化理念,重新认识芙蓉在芙蓉镇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政府要加大对芙蓉栽植、管养经费的投入,确保芙蓉推广栽植工作正常开展。其次,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以公园、游园、庭院为面,广泛种植芙蓉花,着力提升芙蓉花在城市绿化、美化中的数量,突出芙蓉花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比如,新建、改建的公益项目要明确种植一定量的芙蓉花;在县城出入口打造芙蓉绿化带;在沿江沿河和重要路段建设芙蓉游园;在池边、坡地、林缘、草坪、宽阔的道路两侧栽植;在浅水岸、小桥流水旁群植构成“映水芙蓉”;在土质干旱地搭配乔木间隔、辅助栽植。继而,要加大宣传,全民参与。加大对芙蓉花文化的宣传力度,在公益广告、宣传画册、户外展板海报上多使用芙蓉标志作背景;在公园、景点增加一些图片和文字的介绍说明;适时举办芙蓉花文化节、摄影展,不断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针对芙蓉花易种、易活、喜水、幼苗成本极低,十分“接地气”的特点,要广泛动员全县人民尤其是乡村居民主动自觉的种植芙蓉花,让芙蓉花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使芙蓉栽植逐步实现由宏观到微观、由道路走进社区。

  芙蓉花开秋天,草木凋零的季节,它塑造了嘉禾这片土地上的秋冬景观,一扫落叶的肃杀之气,带来灿烂阳光。我们不敢说种了芙蓉花就一定可以找回溜走的芙蓉镇,但作为芙蓉镇最直观的意象,作为嘉禾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作为嘉禾人如芙蓉花“拒霜”那样图强奋进的精神象征,我们应当行动起来,让芙蓉遍植嘉禾大地,让芙蓉镇“名归实质。”

来源:嘉禾网

作者:佚名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