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元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这是恩格斯的重要思想之一。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毛泽东指出,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但凡杰出的领袖、不凡的伟人,对历史都有着深刻的见解,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情怀。马克思、恩格斯如此,列宁、毛泽东如此,习近平也如此。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集体活动亮相,就是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体现的就是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浓厚的历史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历史思维,蕴含着科学的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广博历史知识,深谙历史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历史问题和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为我们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思想武器。
一、自觉尊重历史
习近平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只有尊重历史、坚定自信,才能有效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我们必须以尊重的心态去看待中华历史文明,只有尊重中华历史文明,我们才能从中华历史文明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才能成为我们今天建设时代文明的强大动力。
二、重视学习历史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这是我们党九十多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我们学习历史,就要学习和吸取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思想财富,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科学总结历史
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用三句诗词描述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他指出,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也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这个民族,近代以后,遭受苦难之深重,付出牺牲之巨大,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地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地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作用曾经用这样一句话进行过高度概括。他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党的历史中有信仰,有意志;有目标,有方向;有宗旨,有传统;有成就,有警示;有勇气,有定力。一言以蔽之,党的历史能够给我们提供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强大力量。
四、善于运用历史
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他强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领导工作水平上。要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即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这样才能在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我们学习历史,要结合我们正在干的事业和正在做的事情,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结合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或者吸取应用,或者作为借鉴,或者引为警戒,不断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
五、自信创造历史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习近平强调,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要了解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屈辱历史,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的教训,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历史。
编辑:邓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