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阳光甚好。
一家人暂别走亲访友,乘着大好春光,决定出门走一走,好好感受一番年味。
“妈妈,今年过年好像放鞭炮的人家少了,我们家里也没放,这是怎么回事呢?”出门时,读小学的儿子好奇地问我。
“去年县里下发了《关于县城区有限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我们还和单位里签订了《禁燃烟花爆竹承诺书》,自然要遵守承诺,说到做到了。”我细心解释着。
“我支持,我支持!这样一来,到处干净多了,我也不用再担惊受怕了。”说来也怪,儿子不像其他同龄孩童那般喜欢烟花爆竹,还常常被其他小朋友随兴乱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吓得心惊肉跳。如此一来,倒遂了他的心意。
中国人过年喜欢热热闹闹,鞭炮声“噼里啪啦”最为闹腾,再加上“鞭炮驱赶年兽”的民俗故事加持,我们好几辈人都是在鞭炮声声中辞旧迎新的。热是热闹了,但是空气质量变差、环境被破坏等问题随之而来,甚至引发火灾、人员伤亡,喜气洋洋过大年最后演变成悲剧收场的事件并不鲜见。
以往过年,从除夕夜吃年夜饭开始,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到零点跨年时分,家家户户更像是接到了统一指令一般齐齐打开大门或登上楼顶燃放烟花爆竹,直至正月初一清晨都没得消停,声声震耳发聩,不知扰了多少人的清梦。白日里也会经常听到突兀的鞭炮声,估摸着又是哪家来了拜年的客人。出得门来,大街小巷被红色的鞭炮纸积满了、覆盖着,远远望去,还以为铺上了红地毯。一场春雨下来,泥水裹挟着鞭炮纸,脏兮兮的,胶在鞋子面、粘在裤腿上、落在墙角根、巴在车轱辘,真是令人烦不胜烦。
鞭炮纸层层叠叠,越积越多,冒出一阵阵浓烟。这里一缕,那儿一拨,俨然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路上行人无不掩鼻逃窜,呛声四起,经过大街小巷,仿佛穿越了一个个危机四伏的战壕。由于燃放的量多,环卫工人来不及清扫,许多未燃尽的鞭炮被浓烟引燃,便会冷不丁发出刺耳的声响,把胆小如我的过往行人吓得直跳。逃也似地回得家来,赶紧关上门窗,拉上窗帘,生怕浓烟钻入,连最后一块清静之地都被污染。一家人张开嘴巴大口呼气吸气,有如九死一生的鱼儿重新回到了水里。
今天出门来,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几乎没怎么听到鞭炮声响,偶尔听到的也是稀稀拉拉几声,约摸还是从城郊或者没有限制燃放的区域传来的。街上鞭炮纸屑覆满街头的壮观景象不复存在,整条街道不仅整洁亮堂,更没有烟雾缭绕。附近是宏发市场,许多临街门面过年都没打烊,各色年货从店内一直码放至门外,却独独少了烟花爆竹的踪影。我们放心大胆地让两岁的小儿子追着他哥哥在前面开路,不用再操心鞭炮纸屑脏了孩子的衣着,更不用担心调皮的邻家孩子冷不丁丢一枚响炮出来,吓着或伤着了孩子。
行至体育广场,只见两位环卫工人正一边扫街一边谈天。
“县里这个通告出得好。去年过年那几天扫鞭炮纸扫到十一二点,累死人了!”头发花白的大姐抱怨着去年的境况。
“可不是嘛,去年这时候,才扫了这块地,那块地又放鞭炮了,害得我们总是扫个没完没了。现在轻松多了!”另一位身材矮小的大姐开心地附和道。
看来,县里及时出台禁燃烟花爆竹的政策不仅仅是深得我心啊!谁说没有鞭炮的年少了年味。你看,满眼的春联、大红的灯笼、吉祥的中国结、多姿的花卉……这些不也是满满的年味嘛!
“哇,爸爸妈妈,这些花好漂亮啊!快帮我和弟弟拍张照。”来到人民广场,儿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央求我们为其留影。
原来在大大的广场上,能工巧匠们用一盆盆红黄相间的鲜花拼成了一副立体的精美画卷,两色的拱门缀着“欢度新春”四个大字,左右一大一小两个同样是用花卉拼成的灯笼逼真神似。头一次在家门口遇见这么好看的花儿、这般有新意的景致,难怪孩子会如此兴致勃勃。
其实,这对于我来说并不足为奇。我恰巧在人民广场对面的县委大院上班,这些盆景早在年前就已经摆放好,自己天天在这里出出进进,早就习以为常。还记得摆放当天,老公和我打赌“这些盆景肯定漂亮不了多久,捱得一夜估计就会被人为破坏”。可十余天过去了,花依然开得正好,景色依然靓丽如新,把整个广场装点得甚是灵动、好看,这点倒是让我惊喜不已。
“老公,你输了。”我调皮地望着老公乐滋滋地说。
“真没想到!”老公也颇感意外,但脸上尽展笑颜。
“嘉禾的市民素质越来越高啦!”我感叹着。
老公默契地点了点头。
短短的一段路,让我有了许多新发现,感受到了新风尚,看到了新气象,更让我品出了新春嘉禾不一样的年味。
来源:嘉禾网
作者:嘉禾县纪委监委 李燕
编辑:邓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