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儿时的故乡年味

来源:嘉禾网 作者:雷克昌 编辑:邓和明 2019-01-25 09:04:48
—分享—

  □雷克昌

  我们一天天长大了,生活条件好了,居住的环境也改变了,但总是回忆起以前的事儿,回忆起那些走远的单純的岁月,那些快乐的不再能回来的童年时光。新春来临之际,儿时过年的那些事儿,总在记忆里回放,至今仍历历在目。

  一到腊月,乡村春节的喜庆气氛就日渐浓厚,家家户户几乎全力以赴投入购置年货、杀猪宰羊等过年的准备了。嘉禾人情深义重,热情好客,农家杀年猪,素有请邻里亲友吃猪血肠之俗。血灌肠做法简单,将放盐渗水的猪血灌进大肠,用禾草扎紧,放在锅里煮熟即成。

  记得小时候,每逢杀年猪家宴这天,母亲一大早便让我去请亲朋邻里和长辈,我在校就读的老师一定要请到。被请的人如果说声“有事或不去”,我就急得跳脚,苦苦哀求,使尽一切办法,又拉又推。客人到齐,开筵端上的必定是煮好的血灌肠,紧接着精肉、排骨、炒猪肝、炒猪心……大盘大盘一齐端上,热乎乎的,香气四溢。席间觥盘交错,祝酒声、劝菜声不绝于耳。尽管客人放开肚皮,吃得不亦乐乎,主人还是不时过来敬酒敬菜,让你吃得舒心,吃得爽快。乡里人真诚、豪爽,往日里与邻里有什么口舌之争,趁饭间提起,有人便说:“谁也不是圣人,难免磕磕碰碰,过去了的事就过去罢了!”如此这般,就把往日争强好胜的麻纱事儿,一古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这种浓浓的乡情,构建了乡村诚信友爱、与邻里和谐相处的牧歌式的田园生活。

  新岁来临,人们都喜欢在门上贴春联。春联,嘉禾人叫“对子”,多书祝福之语,用以表达人们喜迎新岁、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民间对联创作中,产生了许多构思奇特的联语,它象朵朵奇葩,在艺术这座万紫千红的大花园里,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深受群众喜爱。

  旧时市场上没有出售现成的春联,都是自家购买红纸自撰春联或请村里有文化的人代为撰写。每年年关,家家户户都买了大红纸,按照大门、屋门的规格要求裁割好紅纸,父母就嘱咐小孩拿着到村里有文化人的家里,让帮着写一下对联。那时候乡下读书识字的人少,我小时候唸过高小,一到除夕,求写对子的人就暴满屋子,我按来到的先后次序开始写,轮到了谁家的对联就由谁家的大人小孩按着红纸,然后吉祥如意的话语不用思考就挥洒自如地写了出来,看得孩子们出神,像虔诚地对待神灵一样的恭敬。孩子们把一副副写好的对联拿回家,端端正正的贴在屋门里,千家万户焕然一新。大红的对子似鲜艳夺目的繁花,为节日带来了浓郁的喜庆氛围。

  除夕之夜,祭过祖宗后,阖家吃“团圆饭”。家人无论相隔多远,工作多忙,都要在这天风尘仆仆赶回到父母身边,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

  这顿年夜饭,特别丰盛, 鸡鸭鱼肉,样样具全。桌上的美味佳肴都有美好的寓意,比如“鱼”象征年年有余,热气腾腾的火锅,象征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还有五花肉,因又红又白,寓意人们生活多姿多彩;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老祖母还特准儿孙喝点家酿倒缸水酒,连我这个最小的儿子也喝成红脸关公。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全家人共同举杯的时刻,为了老人、为了孩子、为了明天:“干杯!”那种热闹,那种温馨,那种甜蜜,魂牵梦绕,常驻心间。

  大年初一,鸡鸣而起,开门第一件事是燃放鞭炮,谓之“开门财”。大街小巷鞭炮声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考究的鞭炮全用红纸扎成,燃放后,红纸屑铺天盖地,谓之满堂红,也是取其吉利的意思。放完响炮,祭过天地祖宗,吃过早饭,就去本村族内人家拜年。遇尊长或平辈无论老少,相见辄祝“新年好”、“恭喜发财”、“万事顺意”之类的吉语,入门则口称“拜年”!旧时稍贫户之子女,则三五成群,挨户排门而入讨吉利,齐声道:

  发财发到底,讨点新年米;

  新年发了财,银子遍地来。

  主人会分送米或包谷一调羹,乡里人叫放大吉利。至初二日,开始走村出户拜年。一般先到岳父母、外公外婆家,再依次走亲访友,互送礼品,共饮美酒,以庆新岁,彰显一派祥和的浓浓乡情。晚辈跟长辈拜年,须放鞭炮,嘉禾民谚有“响炮一响,千金万两”之说。

  春节也有它的忌讳,人们希望一年的开始能够事事顺利,有个好兆头,而希望好预兆的心理愈强,禁忌自然也愈繁多。大年初一门宜常开,虽寒风刺骨,亦不可闭户, 以招财进宝,大吉大利。初一还忌扫地和往外泼水,以免财气外流;这一天妇女不可动针线,否则这女子一年到头和人争吵不休;初边三日内禁用剪刀,说是用了剪刀,就会鼠患成灾,因老鼠嘴尖,形似剪刀。

  正月里要忌口,不吉利的话不能讲,我刚记事那些年,年年除夕晚上,母亲都要嘱咐我:“过年的时候小孩子不能乱讲话,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当时年纪小,也分不淸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有一次吃年饭时,天气很热,大家把棉衣都脫了,我边脱边说:“热死了!热死了!”招来母亲的白眼,赶紧用纸往我嘴角上一擦,说是揩“屁股口”,以表示偶尔小孩讲了不吉利的话也不算数。后来渐渐大了,才知道,诸如“坏了”“沒了”“不多了”“不够了”等等都是过年时忌讳的话语,譬如不慎打烂碗盘,不可说“打烂”,要说“打发,打发!” 客人给自己添饭加菜,不能说“不要”,要说“有了”。这些避忌,看来可笑,好在只有几天,人人也尽量奉行不渝。

来源:嘉禾网

作者:雷克昌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