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华

来源:嘉禾网 作者:佚名 编辑:邓和明 2010-06-17 09:23:38
时刻新闻
—分享—

  《芙蓉镇》作者古华简介

  古华,原名罗鸿玉,生于1942年,湖南省嘉禾县石桥镇人,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古华在乡间放牛的山间小道上走过自己的童年少年。他的家乡是著名的民歌之乡,那些饱和着痛苦、忧伤、欢乐和憧憬的民歇,给了古华最初的艺术熏陶。从农业专科学校肄业后,作为农业工人和农村技术员,古华在五岭山区一小镇旁生活了十四年,劳动、求知、求食,并身不由己被卷进各种各样的运动洪流里,经历时代风云变幻、大地寒暑沧桑。遥远的古老的山区小镇,苍莽的林区四时风光,淳朴的民风,石板街、老樟树,吊脚楼、红白喜庆、鸡鸣大吠。对古华有一种古朴的吸引力和历史的亲切感。与农民长期的共同生活构成了古华创作的深厚基础,也是他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古华阅读兴趣广泛,中外古今、文野雅俗,文史哲均在涉猎之中。古华虽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学习写作,1962年开始发表短篇习作,但他创作的黄金时代却是在“三中全会”之后。他认为正是全会精神提高了他“认识生活的能力和剖析社会、人生的胆识”。古华文学创作中最著名的作品《芙蓉镇》发表于1981年,这部小说立即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并于1982年获首届矛盾文学奖,曾被改编成同名影片。除此之外,古华作品还有《快乐菩萨》、《水酒湾纪事》、《美丽崖豆杉》。《土地爷》、《爬满青藤的木屋》、《醒醒老爹》、《山民》、《金叶木莲》。《浮屠岭》等。在用新的观点、新的色调表现农民生活,反映他们的情绪、心理、愿望和坎坷命运方面取得了不寻常的成绩。

 

  《芙蓉镇》剧情简介

  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娃娃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分娩难产,谷燕山截车送她到医院,剖腹产了个胖小子。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庾恢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控诉极左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并与省里一位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来源:嘉禾网

作者:佚名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