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夏雨“滴哒”的夜晚,独坐窗前的我,突发奇想,想起了这个奇特怪异的标题——遛走的“芙蓉镇”。而当我写下这几个字,我心里又像老母亲曾经做酸的倒缸酒,很不是滋味。
芙蓉镇,天下人皆知,天下人也皆不知。作为生长于“芙蓉镇”的游子,我却总有一种内疚感,甚至为古华笔下那个真实的芙蓉镇从自己身边悄然遛走感到痛心。我不知道,作为吃舂陵水长大,远离故土,成名成家的古华先生在听到湘西永顺王村那个令天下人羡慕的“芙蓉镇”,经过“包装”和“推销”后,如何快速发展壮大的消息时,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与感受?
芙蓉镇,悄悄地遛走了,带走了太多的遗憾,留下了太多的无奈!
我感叹,我无力像沈从文先生那样,用一本《边城》就把天下人的眼睛都齐涮涮地盯住了古城凤凰,让“凤凰”飞出了大山,成了世人驻足的旅游胜地;也无力像赵本山先生那样用一曲曲“二人转”把故乡东北铁岭唱得“流金淌银”。我只觉得心底里总似有鱼梗在噎……
前不久,据媒体报道,某些地方为了争曹操、郑成功等天下名人的墓地,大打口水仗,让国人一片哗然;某些地方的领导,为了给自己头顶戴上所谓的“人文文化”的光环,甚至不惜耷下脸面去据理力争自己的故乡就是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乡,就是秦桧的故乡,来迎合当代人浮燥的虚荣心理。他们的举动尽管有失“大雅”,但他们的创意,他们的出发点却让人钦佩,让人赞许。这就像我家乡人常说的一句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芙蓉镇,是我家乡饱经千年风霜的一个古镇。拼杀湘、粤、桂十八县市的嘉禾天地会发源于此;为红军制枪造炮的热血男儿出自于此;让江南五省商贾云集的“湘南第一墟”就一张庞大的擂台,吸引了四方宾客;留住了许多省、市领导匆忙的脚步,让原省委书记杨正午等领导在实地考察后发出了啧啧称赞……
芙蓉镇,悄悄地遛走了,她似穿境而过的花溪水,悠然远去,让永顺王村的“芙蓉镇”人尝到了甜头,出尽了风头,而我却像有一罐重重的铅压抑在心头,吞不下,吐不出。我记得,在过去无数个的日子里,只要我从新闻媒体里得知湘西永顺王村又在紧锣密鼓地发布“几何数”增长发展的信息时,我就会心生“妒嫉”,就会不由自主地责问自己:擅长打铁的芙蓉镇人,能把天下的小五金垄断在自己的手心,怎么就留不住一个芙蓉镇?铁打的芙蓉镇人,能让世人恭称为“小香港”、“小上海”,怎么就不能再打造一个全新的芙蓉镇?让曾经来塘村饮食街何丽香家学做米豆腐的影视明星刘晓庆、著名导演谢晋等剧组人员也重返“芙蓉镇”,感受当今芙蓉镇人的新生活,新变迁……
听了这些提问,或许有人会说:当时没有把拍摄《芙蓉镇》的剧组人员的脚步留住,是因为我的家乡——塘村“发展太快”,古华先生笔下那一条条的石板路早已变成了水泥路;那一座座在风雨中飘摇的吊脚楼早已建成了洋楼别墅。其实,这只是一种搪塞。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子民,你听后,能不汗颜吗?
有人文的地方,把人文当成宝,当成金山、金库。浙江杭州的西湖、海南省的五指山、台湾岛的澎湖湾,就连山西的大寨,哪儿不是把这些“软资源”当成了“夜明珠”。没有资源的地方也都在巧借人文作天梯,大兴人造湖、人造山水、人造景点,编造传奇故事等,以此来招揽天下客。回眸当今世界,富裕起来的炎黄子孙,在“让生活过得更有品位”的信念的驱动下,神游天下已不在是童话和梦想。居家游,自驾游,已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我们的芙蓉镇,确实是块品牌,是块响当当的金字品牌。作为芙蓉镇人,就要像抢占商品市场那样,打造一个全新的芙蓉镇。我知道,芙蓉镇,是真的遛走了,但芙蓉镇人的精神遛得走吗?我无力去唤醒故乡人心底里那份沉默,那份倔犟,但我坚信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就像开国元勋、肖克将军说的那样:即使我浪迹天涯海角,我,心牵故乡;即使我返濮归真,我,魂游故里。
爱我家乡,回报家乡,这或许永远是每一个血肉之躯的灵魂的归宿,永远是每一个血性儿女心中的牵挂。
作者:尹振亮
编辑:邓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