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公平从阳光招生做起

来源:嘉禾网 作者:何思军 编辑:邓和明 2010-07-16 18:18:15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人民群众对知识文化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导致“择校热”、“重点班”“家教家养”现象经久不衰,屡禁不止,愈演愈烈。一方面导致城区学校生源暴满,“大班化”现象严重,最多时一个班竟高达90余人,导致学生学得吃力,教师费力不讨好的局面,家长还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受关注程度不够。大班额背后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凸现出诸多教育问题。同时,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许多农村薄弱学校“生源荒”,教育资源闲置,伴随“生源荒”的同时,引发了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教师工作热情的消退等诸多的消极因素。城乡教育的两极分化、恶性循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公平的权利无形中受到了侵犯。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成为正常的怪圈,这其中有教育投入,学校硬件建设程度不一的原因,也不合家长教育观念“择校”思想原因,更多的是教育的功利性导致部分学校不正当的生源竞争,还有教育管理不作为,低效作为等因素在推波助澜,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呼吁改革招生方式,遏制不正当招生竞争,消除“择校热”推进“阳光招生”制度,实现教育公平,日趋强烈。

  《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青少年有依法享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取消所谓的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教育部在年初出台的《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基[2010]1号文件)明确指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按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要求,以适龄儿童接受更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发展目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省、市、县各级非常重视农村学校的基础建设工作。2008、2009年来,我县统筹各级各类资金1750万元,完成了12所合格学校创建,今年还将创建9所合格学校。合格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意见》还指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力度,通过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完善招生政策,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改造薄弱学校,减少大班额现象,规范办学行为,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等多种举措,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基本均衡发展,保障适龄青少年、儿童免试就近入学,有效缓解城市择校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与随迁子女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省、市也多次出台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规范招生秩序,推进招生改革。我县也积极行动,进一步加强了教育管理,推进教育政务公开的力度,规范了办学行为。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合理调配师资力量,2009年开始,我县在全市率先实行“阳光支教,快乐支教”制度,选派102名优秀初中教师下到边远乡村支教。2010年7月,我们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紧扣教育政策,及时出台了《2010年嘉禾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城学校招生方案》、《嘉禾县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施办法》两份文件。文件规定,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让适龄儿童有一个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县取消了以考分论英雄,以考分择校的违规招生行为,采用随机摇号的方式确定就读五中、珠小及其他在城学校学生名单,并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坚决杜绝大班额现象,从根源上杜绝了学校争抢优质生,择校生招生等行为,同时消除了五中、珠小因大班额带来的安全隐患。招生过程中,由县纪委全程监督,并邀请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县内多媒体共同监督招生过程,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机会均等,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

  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出台的政策是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推动各中小学的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就我县来说可以起到推动全县教育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既救活了各乡镇中学,又形成发公平竞争机制;既保证了学生学位,又避免了大班额的安全隐患;既让学生平等接受了义务教育,又形成了公平的竞争平台;既符合了均衡发展的政策,又杜绝了形形色色的违规招考行为。城关中学和嘉禾五中两所学校的教师通过公开选拔上来的师资力量相当。如果在同样的生源保障下,更可以推动两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学校管理绩效。

  网友“爱无悔”发帖“现在政策是越来越好,我家男孩刚好赶上新政策,他下半年读初一,现在既不用交借读费,连学费都减免了。前段时间为了他上中学的事情,我是伤透了脑筋呀,现在放心了。”

  (作者单位:嘉禾县教育局)

来源:嘉禾网

作者:何思军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