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乡镇工作的难点、成因及对策

来源:嘉禾网 作者:曹作成 编辑:邓和明 2011-10-18 15:07:02
—分享—

  当前乡镇工作的难点、成因及对策

  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村,连接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展示形象的窗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乡镇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给我们从事乡镇基层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新的要求。现就乡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困对策略陈浅见。

  一、当前乡镇工作的难点及成因

  (一)乡镇工作运转难

  主要表现在乡镇工作人员难安置、经费难保障、职能难发挥、工作难开展。一是乡镇超编人员安置难。以我乡为例,全乡所有在职干部有67人(包括七站八所工作人员),2003年虽然进行了乡镇人事制度改革,但仍然有16位回聘干部,不属于在编干部,靠乡财政自收自支解决。造成供养失调、人事失调、很难做到合理安排、因事设人。二是财力紧张,消赤减债难。我县17个乡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债务包袱,最少的乡镇也负债300万元左右。沉重的债务负担,使乡镇举步维艰,干部工资、办公事业经费和项目建设配套资金等基本开支都难以保障。三是调控职能发挥难。目前,乡镇站办所的人和事处置权,很难充分发挥调控、管理、服务的职能。表现为政府失去号召力,协调缺乏驾驭力,管理失去约束力,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力,形成“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尴尬局面。四是上压下顶,工作开展难。上级对乡镇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纪律越来越严,条规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工作不上去,轻则挨板子,重则摘帽子,随时都可能能刮胡子,压力越来越大。“下顶”表现在村组一级工作难以推动。由于村组干部工资待遇不高,工作环境不好,后顾之忧不少,工作热情不上来,很多工作不能做到“村为主”。如计划生育工作抚养费的征收,力度小了完不成任务,力度大了,又怕触“高压线”。上级压,群众顶,乡镇工作两头受气,工作十分吃力。

  (二)干群关系改善难

  一方面,群众对社会上的消极腐败现象看在眼里,恨在心里,骂在嘴里,无可奈何之下,就把怨恨发泄在近在眼前的乡镇干部身上,把各种矛盾集中对准乡镇干部,乡镇干部成某种意义上的“替罪羊”。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思想转变的新形势下,农村生产经营和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乡镇工作却一时未能找准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定位,及时实现角色转变,致使服务走样,服务错位、服务变味、服务不实。表现在工作方法上,就是不习惯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服务,不习惯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习惯依法管理。表现在作风上,就是缺乏艰苦深入、扎实苦干的的狠劲。表现在工作中上,不贴近群众,不依靠群众,不相信群众。表现在思想上,就是不尊重群众,不尊重民心,不珍惜民力,不重视民情,办了一些群众不高兴、不满意的事,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使一些地方的农民对乡镇干部心存隔阂,感情疏远,行为抵触。再次,就是近年来的一些媒体不实宣传,把乡镇干部工作中出现的一点小失误,做成大文章,丑化了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使群众在心理上、感情上对乡镇干部有一种强烈的不满情绪,造成各项工作被动,难以开展。

  (三)、财源建设难

  一是资金难筹。近几年,各级都把财源建设作发展经济的重头戏来唱,作为切入点来抓,作为突破口来攻,在培植基础性财源,壮大支柱财源,开发新兴财源等方面下功夫。但是由于农村市场低迷不振,银信部门银根紧缩,社会投入信心不足,乡镇经济困难,财源建设的资金很难筹集。二是项目难找。乡镇很能难找到一个有市场潜力、适合当地实情的项目或产品,特别是偏僻贫穷的乡镇财源建设启而不动,动而不久,久而无效。有的项目未办先死,有的边办边死,有的办后即死。三是税费难收。由于农民增收缓慢,乡镇征收手段乏力。部分农民觉悟不高,加上征收政策的新变化,使乡镇税费征收工作成为较难的事。现在有部分农民对乡镇干部的态度是“有吃有穿不靠你,有了麻烦要找你,解决不好要骂你,税费上交忘了你”。对拖交、拒交、不交的钉子户,乡镇除了用嘴皮子做“宣传工作”外,别无良策。如果采取税收强制征收手段,对个别户还可以,但也存在着手续复杂,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对出现因某些历史原因一时解决不了而出现大规模的拒交的情况,就力不从心,造成税收征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四)造成困难的成因

  当前,乡镇工作遇到的困难是综合性的,是长期以来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各类问题沉淀的结果,是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必然“阵痛”,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多年来,我们对村级组织建设花时间、精力多,但基本上停在形式上,对乡镇政权建设认识不足,讲得不多。甚至有的人认为把乡镇政权削弱了,农村就不发生问题了。殊不知,正是这种偏见,逐步动摇了乡镇政权的基础。二是乡镇干部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由于长期以来乡镇干部所受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没有改善,加上新形势下对乡镇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部分乡镇干部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难以从根本上调动积极性。三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乡镇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财源建设项目很少,更谈不上为当地创造多少社会财富。有时上报的项目建设成绩大部分是为了应付上级考核才做的表面工程,以致造成上级对乡镇的经济发展指标越来越重,制定的各项发展计划越来越不合实际,而对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利。综上所述,我们要从以上造成当前乡镇工作困难、被动的原因入手,关键要在改革乡镇体制、提高干部素质和发展农村经济三个方面着力,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办法。

  二、解决当前乡镇工作难点的策略

  (一)、进一步深化乡镇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职能。

  我们要把消肿与消赤减债相结合,启动内力,增强活力,强化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能,形成乡镇政府高效运转的合力。一是理顺内部关系,精简乡镇机构,分流乡镇富余人员。要疏通上下交流、平行交流、向下流转三条渠道。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发展等广阔天地为分流干部找到栖身之所、施展才华之地。同时对在职干部要加强各项业务素质的培训,使之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要求。二是理顺“条块”关系。要趁县乡机构改革之机,切实改变“条条”专权、基层政权失权的现状。对己属上级部门管辖的部门,其年终考核、检查等工作要定在其部门上,不能与乡镇一级政府的年终考核相挂钩。避免造成考核就在乡镇一级,人事和财政权就在部门手上的现象发生,切实维护乡镇一级政府的权威。三是理顺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乡镇一级完整的实体财政,确保乡镇事权相统一,调动和发挥乡镇聚财理财的积极性。并通过强化管理,健全监督机制,堵塞产生乡镇财政赤字和负债的漏洞,把消赤减债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牢记服务宗旨,切实改变作风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为群众是我党工作的出发点。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观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政治上赢得群众,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继续开展“三个代表”和“四个观念”学习活动,热情接待群众,热忱为群众服务,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随着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虽然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作风路线没有变。那种“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和“办事不公,办事不明,为政不廉”,“当官做老爷”的工作作风只会既伤群众的心,又冷群众的情,势必造成干群关系的对立,如此,我们又如何能将基层工作做好?因此,我们的干部,都应牢记党的宗旨,切实改变作风,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真心实意的为群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才能做好基层工作。

  (三)大力解放思想,发展地方经济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形势下,要做好基层工作,应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目前,人民群众最想的事是富裕,而带领群众走向富裕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紧紧地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集中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爱民、安民、富民做文章,动脑筋,想办法,带领群众开辟新市场,闯出新道路,帮助基层发展经济,做到“以事业领导群众,以感情组织群众,更以利益引导群众。”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的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为民造福的本领,大力解放思想。经济的发展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是密切相联的,“解放思想,黄金万两;思想保守,一无所有”。现在,我们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差甚远,这些差距,表现形式上是经济上的差距,而实质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力度和经济发展速度,解放思想就是开发智力,开发财富。为此,我们要大力发扬敢闯新路、敢试新招、敢为天下先的“三敢”精神。切实改变我们过去那种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意识,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的思维,以发展求财富,靠发展解决一切问题,从而使我们从容应对各种新形势下复杂情况。

来源:嘉禾网

作者:曹作成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