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嘉禾县“和美”创建工作纪实
一度折腾、让市县领导闹心的郴永边界,如今成为促进两地经济发展的“贸易走廊”;头顶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式县城光环的嘉禾,变得更美更靓更宜居;桂嘉高等级公路沿线的村庄,一改“脏、乱、差”的旧面貌,一个个生态新村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嘉禾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源于该县开展的“和美”创建活动。
“和美”边界越建越牢
4月27日,嘉禾县石羔乡党委书记曹智亮与永州市蓝山县土市乡党委书记陈勇再次相聚在一起。他们交流目前正在推进的村委会换届工作经验,商谈如何加强交界地段的森林防火工作,通报双方掌握的社会治安维稳信息。
自2006年开展“和美”边界创建活动以来,石羔乡与土市乡的交往就更密切了。“我们养成了定期互访的习惯,像走亲戚一样,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来往,会感觉心里像缺了什么似的。”石羔乡党委书记曹智亮说。
还别小瞧了这种看似平凡的走访,双方的感情在走访中加深,信息在走访时交流,问题在走访中解决,诸多隐患也在走访过程中得以排除。上世纪90年代中期,石羔乡下车村与土市乡交界的洞头村,就发生了一起惊动省委政法委、公安部门的事件。“自开展和美边界创建活动后,两乡交界处已连续五年实现平安无事。”永州市蓝山县土市乡党委书记陈勇如是说。
打开枫叶形的嘉禾地图,从西南到东北,塘村、石羔、盘江、坦坪、广发、石桥等六个乡镇分别与永州市的蓝山、新田、宁远三县交界。嘉禾人多地少,再加之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划界争议等诸多因素,边界一度成为影响全县社会大局稳定的心腹之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6月16日,嘉禾县率先在郴永边界两市六县开展“和美”创建活动,以解决边界的稳定、发展问题。
“和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和美”边界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让石羔乡品尝到了“甜蜜果实”,而且也让民风剽悍的广发乡受惠无穷。素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闻名的广发人,性格刚烈,宗族观念意识强,再加之广发大村子多,而且与永州市的新田、宁远两县交界,稍有不慎,极易爆发边界冲突。“这几年,我们以‘和美’边界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与新田县陶岭乡、石羊镇的联谊活动,实现了广发的边安内和。”广发乡乡长廖阳平告诉我们。
每年清明时节,是广发乡维稳压力最大的时候。广发乡素有联宗祭祖的传统,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姓氏的祖先安葬地衍变成村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村庄的扩大,墓地“挪移”了村中央,广发乡瑞溪村邓氏祖宗的墓地就位于青山村的村中,而欧氏的祖坟则葬在西溪村的村边上。广发乡瑞溪村邓姓有1000多人口,姓邓的新田县陶岭乡唐罗村则有2700多人。今年清明期间,唐罗村派人来瑞溪村联宗祭祖,他们想恢复位于青山村中的祖坟坟堆,青山村则明确反对改变坟墓的现状。新田县廖家湾村,也来姓廖的广发乡白觉村联宗,邀请他们到新田县祭祖。广发乡获悉这一信息后,及时与新田县石羊镇、陶岭乡联系,双方达成共识:分别做自己这方村庄的工作,要求清明扫墓时做到控制规模、保持墓地现状、乡镇干部全程陪同参与。在双方的努力下,最终实现了清明期间的稳定。如今,广发乡与石羊镇、陶岭乡之间不仅两地的乡镇干部保持互访,而且乡镇与重点村,村与村之间也建立了定期交流机制。日前,投资近5000万元的广发乡秀溪生态农业园即将动工,项目建设借道新田县陶岭村更是被传为佳话。
“和美”边界创建活动不仅加强了乡与乡之间的联谊,也促进了村与村之间的和谐。嘉禾县塘村镇清水村地处嘉禾、临武、蓝山三县交界处,被人称为“黑三角”。近几年来,通过开展“和美”边界创建活动,清水村与蓝山县大洞、梅溪等村庄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友谊桥”。4月26日,清水村党支部书记周文兵又似往常一样,把蓝山大洞、梅溪等村的主要领导干部邀请到自己家来化解“麻纱”,交流如何搞好村委的换届工作。这样的交流活动,在塘村镇的8个边界村经常开展。塘村镇镇长周建平深有感触地说:“边界共建与不共建就是不一样,塘村这两年能这么安定,就得益于这一活动的开展。”
“和美”县城越创越美
初夏之夜,华灯初上,凉风清爽。在嘉禾县城体育广场、人民广场、丙穴公园,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正伴着欢乐的音乐,律动的节奏,在这里翩翩起舞,放松心情。从县烟草局一线退下来的李桃英,从小就是个能歌善舞的活跃分子。现在时间充裕了,她又组织一班人唱嘉禾民歌,跳健身舞蹈。她深有体会地说:“这几年,我们感觉嘉禾县城的广场越来越多了,花花草草把县城打扮得像‘花姑娘’,我们唱歌跳舞也越来越带劲了。”
新城区开发、城区污水集中处理、背街小巷改造……近些年,嘉禾县城不仅变大了,变高了,而且变得更美了。
2000年2月,嘉禾县在中南五省率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008年3月,嘉禾县城被省政府命名为“湖南省园林县城”,成为全市第一家省级园林县城。近年来,嘉禾县将“和美”创建工作与加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式县城的建设与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县城的居住环境。
为了全面提升城市品位,该县在大力加强主干道绿化美化的同时,还把背街小巷的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仅2010年就投资230万元,实施湘南民俗文化风情街、城钟路路面、供销街人行道及下水道改造等10个项目。改造后的背街小巷,不仅对路面进行了硬化,而且还在人行道铺设了彩色地板砖,在道路两边安装了路灯,种植了花草树木。
路平了,灯亮了,花香了,该县又想方设法让城区的居民心情舒畅起来。于是,一场场以“写嘉禾、唱嘉禾、爱嘉禾”为主题的红歌会让市民大开眼界。2010年5月26日,由该县宣传系统承办的首场红歌会在县体育广场拉开序幕后。当天晚上,挤满了从各地涌来的群众,石羔、钟水、车头等几个城郊乡镇的群众还是7点钟就赶来了。观看完一个个极具嘉禾地方特色的小品、舞蹈、嘉禾民歌、花灯剧、三句半等节目后,现场观众大喊给力。之后,县委机关、县政府机关等各大系统轮番上阵,每月两场,精彩纷呈,直到年底才完美收官。今年4月20日,由各乡镇承办的红歌会又拉开了帷幕。红歌会不仅展示了嘉禾干部激情干事的精神风貌,也为全县人民奉献了一道道文化“盛宴”。
如今,在嘉禾县城,你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风景:这边是市民在惬意地休闲娱乐,马路上,一队队手臂上别有“治安巡逻”袖章的巡逻队,却在不辞辛劳地为市民守护平安。原来,尽管近年来该县加大了城区的技防和人防力度,但县城“两抢”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此,县城居民颇为不满。县委、县政府领导看到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一道由干部职工轮流分路段参加城区治安巡逻的决策迅速通过。4月1日,由公安和机关干部职工组成的19支巡逻队正式走向街头。他们在县城 19条主要街道,从每天下午五时开始巡逻,直到子夜。自干部职工参加治安巡逻以来,城区“两抢”发案率下降了53.7%。
“和美”长廊越拓越宽
4月28日,一个晴朗的下午,行廊镇行廊村中心湖边。湖畔古老的松柏挺立,碧绿的湖水在微风中荡起层层涟漪。湖中矗立着一座由本村旅台人士王当鹏捐建的怀乡亭,几位村民正在亭子里打牌休闲,另外几位村民则在亭子上扶栏欣赏远处的风景,心情十分怡然。
如今,在嘉禾县的很多乡村,不仅硬化了通村水泥路,还修建了篮球场,村中心花园,甚至建有健身广场。发生在广大农村的这些变化,得益于该县把“和美”长廊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县里正在开展的“乡村绿化清洁”工作相结合。
2010年,市文明委作出了创建资郴桂嘉“和美”长廊的决定,要求用两年的时间,将“郴资桂嘉”和美长廊建设成为郴州“两城”建设的示范工程。该县积极响应,并立足县情,提出以桂嘉高等级公路嘉禾段为主轴,在沿线村庄、社区、农场、厂矿全面开展“和美”创建活动。为了将“和美”长廊建设辐射到全县所有乡镇和村庄,县里制定了以“和美嘉禾”为创建目标,以县内十条干线公路为创建主轴,以200多个行政村为创建范围,以千名干部为创建骨干,以万户家庭为创建主体的“个十百千万”工程。该县将通过和美嘉禾创建,实现整治环境卫生、培育良好习惯、改善人际关系和倡导文明新风的目的。
和美创建,不仅扮靓了嘉禾县城,也让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普满乡雷家村是个传统的种烟大村,在通往该村与桂嘉高等级公路的连接线上,几公里长的公路两边,都间种着樟树和桂花树。穿行在普满乡寿竹洞,道路两边种植的树木与烟田里长势喜人的烟苗相互映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田园风光。风清神爽,风景怡人。进入雷家村风景更是养眼:环村路全部用水泥硬化,那座花草成荫,亭台相映,面积达3000多平方的休闲广场,让人无法相信这里是农村。雷家村建有公共厕所,村级医务室,还设置了垃圾池和垃圾箱,村里制定了和美公约,聘请了保洁员,是全国的烟草生态新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市的郴资桂嘉和美长廊建设,很快带动了嘉禾全县的和美创建活动。如今,该县已涌现出肖家镇乐塘、行廊镇新屋场、广发乡乌泥塘村、坦坪乡南源、车头镇横洞、龙潭镇扶塘、塘村镇尹郭等一大批和美生态新村。
来源:嘉禾网
作者:何光红
编辑:邓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