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感悟风雨情—嘉禾情系列之一

来源:嘉禾网 作者:冯莉 编辑:邓和明 2012-05-31 10:50:27
—分享—

  从风雨亭先生,李健君先生说要来郴州的日子算起,已经有四个多月了,他归心似箭,心急焦虑嘉禾四姨的病情,可是今年的这场史无前例,漫长反常的雨却硬是一次又一次地拖延着他的行程,直到最后他电话告知我,嘉禾五月十三号要举办伴嫁风俗拍摄活动,并将资料送香港参展,这次就是下刀子他也一定要来郴。

  于是终究是在风雨中,李先生来了。尽管事先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知道李先生的外貌和年龄差别很大,可用网友金牌主持的话来说,我还是被震撼了!那个身材高大,头发浓密,戴着墨镜,穿着白色夹克,浅色裤子,走路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人就是李老先生吗?!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个小伙子啊!他那出场挥手的气派颇有明星风采。大伞说,从背后看,你根本搞不清他的国籍和人种,我补充说句,从前面看,你根本搞不清他的身份和职业,艺术家?或许这是大家的共同感受。

  从见到李先生起,迄今,我已经看到他6次落泪了,第一次是我接他时,他和我说起当年吃不饱饭,四姨给他的红薯;第二次是和郴州版块的主要网友们聚会上,他端起酒杯,刚说一句祝酒辞,就已经哽咽泪下了;第三次是到达嘉禾时的酒席上,他的老校友李桃英(嘉禾伴嫁歌传承人)的伴嫁歌勾起他无穷的乡情;第四次,是来到他小时挑水的井巷子,他不敢走去,指着这条巷子给我们看,然后再次失控哭泣;第五次是让我最震撼的一次,急步在前的李先生走到他家的老屋前时,忽然跪在湿漉漉的泥泞青石板上,掩面痛哭,我站在他身后,暗暗叹了口气,不知怎么去安慰他?那一阵,所有的人默然了,空气也似乎凝固了,李先生站起后孤独地走近老屋,他伸手尽力抚摸房前窗棂和木柴的情景是那样的无助和悲痛,他似乎在向屋内呼唤着外婆,不知他那魂牵梦萦的老外婆,是否还能出来这样呼唤他“秀才,吃饭了”?不知那红木旧椅子是否还有外婆的体温?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比起从前读李先生在红网郴州的嘉禾贴,这次我感悟的更真实,更感动,风雨亭,风雨中的李先生,他亲自带我们走遍那27页嘉禾帖子所叙述的旧城的每个角落,让我们感悟那27页厚重历史的点滴乡情。

  李先生第六次落泪是来到当年他外婆被关了三天的老屋前,伴嫁民俗拍摄就在这个老屋里进行,望着里面张灯结彩的布置,他流泪告诉我,当年他就坐在这个门槛前等外婆出来,他真不想再踏进去。或许还有第七次流泪,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太多的情,太多的泪,让我在风雨中感悟着。

  一个只在嘉禾呆过5年的的小孩,一个由都市大少爷身份转瞬变成嘉禾小癞子角色的小孩,一个经历人性和人间丑恶一幕幕上演的小孩,一个目睹民国和新中国交替的剧烈动荡时代的小孩,从哪里来的那么浓厚执着的嘉禾情怀?从哪里来的那么丰富和激荡的感情?难道正是个人命运的逆转,时代历史的变迁,风雨苦难的磨砺打造了今天的李先生?我困惑了,李先生60年始终不改的嘉禾乡音,李先生日渐浓烈的嘉禾情怀对我依然是不可理解、不可思议的谜!

  我边想边一路紧跟着李先生,可是渐渐地,我竟然无法跟上他的步伐,他始终激动地走着,大步流星地走着,有时候看着他越走越快,越走越远,就在他要消失在我的视线时,他却忽然转身,又越来越近地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李先生,他再次追溯着嘉禾情,他带着我们一起走进嘉禾老县城久远的时代,沧桑的历史。如果不是他的浓厚的嘉禾情感为主流线索,或许我们看到的嘉禾老县城就和其他城市的老街道一样平淡无奇,没有生命力,没有灵气,没有那份特别的色彩。第一次,一个小小的嘉禾在我们的心中有了一份别样的情感,别样的亲切,如今它的每一砖一瓦都赋予了李先生所讲述的老故事,于是它就鲜活起来了。

  看着那绕过千家万户的珠泉水,我不由感慨,莫非那就是李先生的嘉禾情?它执着地多情地绕着这破旧残败的老屋和孤独清冷的青石板,涓涓流去,我不知道这样珍贵的历史遗迹在现代文明的侵袭下还能保存多久,可是我知道嘉禾珠泉镇的珠泉水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静静流淌,它是嘉禾人生命的源泉,是嘉禾人重情的眼泪,是嘉禾人浓浓的乡情,而这样的爱将成为任何时代都无法摧毁的力量......

来源:嘉禾网

作者:冯莉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