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唤醒“沉睡”的资源

来源:嘉禾网 作者:曹日忠 编辑:邓和明 2015-06-12 10:57:00
—分享—

  经过前几年东延西进、南提北扩的县城开发和乡镇“八个一”、农村社区“十个有”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神农家园、秀才山庄等现代庄园星罗棋布,步行街、嘉家福等商业综合体车水马龙,九老峰、嘉滨湖等休闲旅游景点熙熙攘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国家投融资、土地等宏观政策的调整,我县城乡一体化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财政压力逐步加大,土地需求愈来愈迫切,各种声潮此起彼伏。要突破制约、打破瓶颈,进一步扩大城乡一体化成果,就必须唤醒“沉睡”的资源。

  “资源”是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资源是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在我县哪些资源还在沉睡,还可以挖掘呢?本人认为主要有可利用建筑面积、闲置厂房、闲置地块、旧城、旧村,居民存款、银行贷款、上级资金,外出打工人员、无业群众、富余单位人员等。

  土地永远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但很多地方都强调无地可用,这是为什么?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没有很好挖掘、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实现供应总量控制下,单位面积土地产生最大利润,至关重要。在农村,要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让农民放心发展、让开发商专心开发。县乡村要组织做好土地整理,探索“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流转制度,实现土地规模化,通过招商引资、鼓励种养大户、发展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农业产业园等方式,融合二三产业,把荒芜的土地、山林、水面变成农民的“绿色银行”、农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要盘活村办公楼、村级小学、公用礼堂等农村公用设施,发挥其在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结合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村建房规范化要求,建设一村一品的“美丽乡村”“智慧社区”。在城镇,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依照《土地管理法》《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对因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旧城区改建需调整使用土地、土地出让期限届满土地、单位撤销迁移的国有土地依法予以收回。对超合同约定期限、超规定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已动工但建设面积占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中止开发建设满一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依法予以收回。在“一区两园五基地”建立闲置低效用地档案,限定时间、限定规模,严格执法,清理闲置低效用地行为,厉行高效集约用地。结合国有企业改制盘活四大国营煤矿、调塘电站、陶瓷厂、印刷厂、酒厂、五金厂、工具厂等国有土地,以土地开发拉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大力改造旧城,以群众的力量为主导,以群众的意愿为目标,以群众合作开发为基础,引导群众主动实施旧城改造工程。通过互联网、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为闲置厂房、门面、住房、单位办公用房等可利用建筑面积,提供相应的供求信息,引进企业主、合伙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资金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基础。政府要在资金筹集使用上起主导作用,在积极转变投资方式、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的同时,逐步扩大引导资金数量与范围,以政府小资金撬动社会大资金,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银行要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创新融资授信模式,拓宽担保抵押物范围,激活农村土地、林地、水面、宅基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资本属性,把更多的资源变成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关注小微企业发展,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落实小微企业担保优惠、利率优惠政策,用实际行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落实住房公积金新政,降低标准、提高额度、扩大范围,释放住房公积金对房地产业的拉动作用。充分调动民间闲置资金,发展民营银行、投资公司,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构建更具竞争性和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使民间资本在平等的市场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企业融资,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要整合农民手中的资金资源,发展农村合作社组织,凝聚农村发展合力,实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打造特色农业、庄园经济、规模化种养基地;加快建设商业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激发群众消费欲望,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加快资金流转周期,聚集更多的闲散资金。要积极引进外资,做好项目包装、推介,及时发布重点示范性项目,向社会公开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PPP融资步伐,进一步拓宽建设、发展资金渠道。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充分调动部门争资积极性,积极申报“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集中连村建设试点”“全省小额扶贫信贷工作试点县”等项目资金,尽可能争取上级补助收入;抢抓增发省级债券、地方债券置换契机,力争更多的省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增强发展后劲,有效破解“没钱办事”的发展困局。

  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挖掘劳动力资源潜力,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扶持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成就更多“顶天立地”的非公有制经济大企业;降低创业门槛,减轻创业负担,减少创业风险,催生“铺天盖地”的创业型企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发展“改天换地”的创新型企业。要提高农民工素质,充分的发挥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就业技能培训作用,拓展“铸造湘军”队伍,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与珠三角企业、在粤商会对接,加大劳动力输出力度,把珠三角当成嘉禾劳动力的孵化器,对掌握技术、积累资本的在外劳动力,积极引导回乡创业。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引进教育卫生、锻铸造等专业性人才,创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环境,采取激励等措施留住人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公职人员辞职创业,把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单位积极创业人员从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发掘培养传统文化人才,传承好伴嫁歌、嘉禾特色饮食文化、锻铸造技艺等,打造嘉禾文化品牌。

来源:嘉禾网

作者:曹日忠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