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高薪聘不到工程师谈嘉禾锻造业发展

来源:嘉禾网 作者:尹振亮 编辑:邓和明 2016-02-24 10:21:12
时刻新闻
—分享—

   ◆尹振亮

  一、故 事

  近期,笔者与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嘉禾县湘江工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周华刚和周银屏夫妻谈起公司及嘉禾锻造业发展时,夫妻俩都深有感触地说:“人才难求!”据悉,该公司早在2007年就以年薪20至25万元的报酬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到2010年提高到35万元,最后还是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一个走一个,都不愿久留。周银屏说:“我们对引进人才很渴望,但引进来的人才就像空降兵,很难落地生根,有些因为水土不服,跟企业主不能融合,很难到达预期目的。”各种人才的“来去匆匆”,使企业在引进高新科技产品和研发新型工艺产品上受到严重制约,遏制了发展。有周华刚和周银屏这种经历的企业主在湖南省嘉禾县并非个例。采访中,嘉禾县信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安辉、郴州神农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功、嘉禾县精工锻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雷衍发、嘉禾县江夏刀王有限公司经理黄吉生等人都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二、背 景

  2015年5月21日,嘉禾县被授予为“中国锻造之乡”、“中国绿色锻造示范基地”。锻造业始于明朝,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曾有2000多铁匠,凭着精湛手艺,走出本县,闯荡江湖,在广东韶关和广西柳州都有嘉禾锻造一条街,声名远播。改革开放后,嘉禾县五金生产专业户迅速增加,花色品种、名优产品逐年增多,产品由以前的“三刀两头”(菜刀、镰刀、蔑刀、锄头、镢头)及其他一些农机具。逐步开发出了欧式薄型钳、长咀钳、花柄钳、断线钳、管子钳等新品种。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有企业的相继破产关闭,嘉禾民营锻造企业异军突起,现已形成以塘村为中心,辐射全县的锻造产业集群。产品从单一的农具和刀具类发展到整个五金工具类和新兴科技产品,达到2000多个品种59个系列,产量达到8500万件(套)以上,自创品牌68个,拥有“湘江”、“顺利”、“老牛王”、“江夏曲龙”等品牌,产品远销美、英、法、德、俄、日等25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占有35%以上的市场份额,实现了从贴牌生产到自创品牌的华丽转身。

  三、困境成因

  从嘉禾整个锻造行业来看,导致锻造业逐步形成了“裹足不前”、“迈不开步”困局的成因,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人生豪迈”之气。近年来,尽管市场竞争机制在不断完善,但嘉禾部分企业主存在“小富即安,甘于现状”的无为思想和“捞一把就走人”的小农意识。在124家锻造企业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65%,都有种“岁月不饶人,求稳怕乱,得过且过”的保守思想,缺乏年轻人“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创新创业精神与斗志,特别表现在不愿花巨资聘请高端人才、引进高新工艺、购买新型高科技设备上。

  2、缺乏“有容乃大”之肚。嘉禾锻造业可谓“醒得早,起得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了。而随着市场机制地逐步放开,保守的企业主都是“关起门来打,锁起门来造”。有些连自己高薪聘请来的工程师都不相信,恐怕别人学精了“抢了师傅饭碗”,缺乏“嫌人不用,用人不嫌”的“海纳百川”之肚。

  3、缺少“雪中送炭”之举。从目前嘉禾的锻造业发展历程来看,大多数企业主都采用传统的“滚雪球”方式发展,他们的资金来源都是“家族式”的筹集,每年的产业投资都是“上年赚多少,今年投多少”。有些人很想“借鸡生蛋”,到银行贷款,但银行条条框框太多。比如银行贷款需要房屋抵押,而他们的房屋大多数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没办房产证,无法在银行如愿贷款。

  4、缺少“水涨船高”之源。在嘉禾的锻造企业中,用工结构不合理是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许多企业主为了发展,引进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甚至不惜重金引进高端人才,但与之相匹配的是一大批文盲或半文盲的员工,他们只求“有事做”,不管“快又好”,而且,这些人90%来自本土,经常要面对结婚、生子、安葬老人等家庭琐事,误工请假常见,极易导致车间流水线“断链”,难以确保“全天候”的正常生产。

  5、缺乏“海阔天空”之场。嘉禾人多地少,而办厂则需要大量用地。许多老板为了能在政府手头购买到合法的工业用地,有的预付了几百万元,几年过后仍是“望地兴叹”。某公司总经理李剑功说:“因为场地限制,他每年的材料和产品转运费至少要多花10万元以上”。像他这种现象,不在少数,严重制约了企业主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6、缺乏“栓心留人”之巢。城镇化与工业化是互为因果、又相互制约的。而嘉禾塘村的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功能不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滞后,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低。整个区域没有一个上档次的宾馆餐厅会所。某公司总经理雷衍发告诉笔者,因为环境问题,外聘的专业人才,无心“安营扎寨”;外来的客商,多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每次商榷业务,都要到县里甚至是郴州去接待,每年需要多花费几十万元,增加了生产成本等。

  四、突围之策

  嘉禾的锻造企业如何才能扬长避短,破茧成蝶,逆市腾飞,独树一帜?笔者汇集了8位企业主的共同心声。

  1、坚守。某公司总经理李剑功打比方说:“嘉禾早酒店没有特别的菜肴,为何能经营长久?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够坚守,持之以恒。”嘉禾的锻造业是项传统的工艺,如果没有一批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破釜沉舟干到底,就会在市场竞争的狭缝中逐步被淘汰“出局”。如果不能加快锻造产业的顶层规划设计,就无法做到“放长线钓大鱼”。如果不能借“中国锻造之乡”之势,擦亮品牌,就无法“胸怀世界,放眼全球”。

  2、改变。从目前嘉禾的锻造企业看,一是企业经营模式需要打破“家族式”管理,要巧借外力,把世界人才拿我所用,聘请一批高级白领;二是产业格局不能“画地为牢”,必须冲破牢笼,既要“捡芝麻”,做精做优“三刀两头”(菜刀、镰刀、蔑刀、锄头、镢头)及农机具,更要“抱西瓜”,像嘉禾县精工锻铸造有限公司那样瞄准外国的飞机、轮船、高铁等高新产品做配件,让产品“走出国门”抢占高端市场。

  3、整合。嘉禾锻造产业长期以来,就处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和相互排挤,你争我夺的不良局面。要想冲出困境,实现突围?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整合。一是品牌整合。随着锻造产业规模越做越大,嘉禾的自创品牌多达68个,其中“湘江”为中国驰名商标,“顺利”、“江夏曲龙”、“鸿达”为湖南省著名商标。而这些响当当,含金量高的品牌,却没发挥出“核变效应”。比如“江夏曲龙”刀具,由于“单打独斗”,规模上不去,无法做大做强。而在嘉禾,仅刀具行业就有20多个注册品牌和商标。如果把这些“零星”企业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规模效应,就会实现裂变效果。二是市场整合。目前,嘉禾锻造市场的现状是企业间为了争夺客户,相互压价,相互拆台,内耗严重,导致众多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只能维持微利的局面。那么,如何才能打破僵局?树立标杆,抱团取暖是唯一出路。在嘉禾锻造业中,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仅为4家,而锻造企业却多达240多家。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刀具、五金、汽配、尖端科技产品等进行分类组合,采取“母鸡带小鸡”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借船出海”的捷径。

  4、提升。尽管嘉禾锻造业实现了从贴牌生产到创牌上市的华丽转身,但在奔涌的市场洪流中,提升的空间却是巨大的。首先是人才的提升。特别是高端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的提升。随着“中国绿色锻造产业示范基地”作用的发挥,对高素质人员的要求也会越发凸显。相关部门可以引导企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育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洋博士”、“土专家”。其次是产品的提升。要引导企业打破常规,不能仅局限于锻造、冲压、钣金制作在内的五金加工业,要开发制造成套的电动、气动工具和具有现代工业理念的新兴产品,赢得产品抢占市场的主动权。

  5、扶持。一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重点协调城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高度融合,积极推进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相匹配,形成比较完善的城镇规划体系和产业布局体系。二要在加大政府引导奖励投入力度,健全服务体系、构建创业平台、选择好融资担保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培训、推动与国际企业之间的合作等。三要强化锻造协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质量体系认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为企业制定刀具、农具等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四要打造成“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逐步将企业园区化,引导产业资本合作共赢。鼓励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出台担保管理办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等,为银企政搭建沟通合作平台,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来源:嘉禾网

作者:尹振亮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