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忘初心强党“信”

来源:嘉禾网 作者:邹平元 编辑:邓和明 2016-09-05 16:43:41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不忘初心。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从八个方面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初衷和使命担当,是新时期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精神标识和根本遵循。

  一、不忘初心就要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仰

  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一个组织、一个团体,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际,就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旗帜。九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其显著特征之一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变为主动。” “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一往无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九十五年的奋斗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二、不忘初心就要坚定共产党人的信念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九十五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于近代中国先进的仁人志士来说,立志特别是立起科学远大之志,绝非易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一批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纷纷从各种各样的“主义”中探求救国自强的良方。当历史的年轮进入到二十世纪,中国社会虽传入多种“主义”理想、出现多种政治力量、历经多次改革革命,却没有任何面貌性实质性的变化。直到1921年,在上海兴业路和嘉兴南湖红船,一群胸怀救国济民远大志向、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理念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纲领中,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毅然决然被确立下来,成为我们党初心的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特别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的确立,最终给中国社会带来开天辟地的变化。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新的历史时期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三、不忘初心就要坚定共产党人的信心

  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对中国革命道路充满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近代历史上,中国人的自信曾遭受严重打击,但从未失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自己的事业和道路充满自信。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同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正是有了这种自信,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经过了中国社会主义数十年的曲折实践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创新,中国共产党摆脱了计划与市场属于社会根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四、不忘初心就要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任

  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的历史。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不断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相信人民,就是以人民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切实把人民利益观贯彻到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按照人民利益观的要求确定奋斗目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不懈奋斗。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各条战线,大批共产党人为人民利益舍个人“小我”之私,求人民“大我”之利,成为可歌可泣的人民利益践行者。

  相信人民,就是坚持人民立场,敬畏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评价实践成果的价值主体。坚持人民立场,敬畏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人民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作者系中共嘉禾县委党校 邹平元

来源:嘉禾网

作者:邹平元

编辑:邓和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