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嘉禾婚俗及伴嫁流程(纪实)

来源:嘉禾网 作者:李桃英 编辑:李媛媛 2019-10-21 11:52:16
—分享—

◎李桃英

嘉禾伴嫁传承千代,伴嫁歌堂作为婚嫁习俗,早有记载《嘉禾县图志礼俗篇载,嫁女前夕“女伴相聚首,谓之伴嫁。伴嫁时”姻族女亲咸集,夜歌达旦”,“或各举一小磁盆,对歌而跳。”

嘉禾伴嫁歌堂集诗、词、独唱、对唱、边跳边唱、骂唱……是一幕独特的抒情民俗歌舞剧。以它深刻的历史内涵、优美动听的音律和诙谐风趣的表演活跃在民间,反映出旧时代妇女扬善疾恶、憎恨假丑的心声以及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的渴望,那么婚俗及伴嫁的流程形式是什么呢?!

一、接日子

男方托媒人砍一条菜(6.8.9斤猪肉,视经济条件决定猪肉重量)并拿上写有日期择定的红贴来女方家俗称“送日子”,若同意这个日期出嫁即将猪肉煮好招待媒人并接收红贴,俗称“接日子”,如不同意这个日期便将菜交媒人退回男方另择吉日,当接收男方的择定吉日便写出礼单交媒人拿回男方家,男方家则接礼单,准备相关的礼品,其中有本家菜、媒人菜、控菜、散菜、礼包24个红包(其中包括伴头包、内伴头包)等,女方即着手准备嫁妆,其中嫁鞋必不可少……

二、守宁乐。

待嫁姑娘出嫁前一个月或三个月住在家中称为守宁乐,俗称“宁乐娘”。足不出户,待在闺楼做嫁鞋用以送给男方父母,兄嫂、侄儿三代鞋而且但凡来妆嫁者必回一双回侍鞋,鞋内塞两片旱烟叶和一包新娘糖(小片糖),因嫁妆鞋多且工序复杂,必请姑、嫂、众姐妹帮忙赶做回侍鞋,一般做鞋有15道工序:

1、准备鞋材料。新布、旧布、棕片、简板纸、子粉。便开始制作。

2、糊棕模。用棕片或大片楠竹叶、用木槌槌软将子粉煮成糊用几块大板子,糊上板子后将硬纸平铺板子上再将棕片摸平贴上去晒干弄平。

3、糊鞋里。将糊上糊的板子上用旧衣服拆下的布片粘贴木板上摸平叠三层晒干弄平。

4、搓鞋底线。用苎麻搓成一米长的0.5厘米粗的麻线。

5、架细线。将苎麻拨成极细连接用待箱叠好再转成线筒,用纺车合成细麻线。

6、剪鞋样。用剪成的纸鞋底样套在棕模板上照样剪下,及鞋面样用鞋里片剪下。

7、纳内茬。将鞋底棕膜片用三层旧布包上,再用一层白细布粘上,用钭白布钭条滚上边。

8、叠鞋底。用一层新白细布必须剪成比鞋内荐周围大出3厘米再用老布一层层叠上3厘米厚再铺上一层新白细布成鞋底模。

9、做鞋面。用剪出的鞋面纸垫在鞋里片上,面上加一层新布(蓝、黑、紫、红),若做绣花鞋,则先绣好花再上一层白细布为鞋面底布。

10、漂洗线。将搓好的鞋底线和合和的细麻线用禾草烧成灰,用灰水煮线,煮好后到河里用木槌槌洗,使线变白、变软再晒干。

11、扎鞋底。用漂洗好的鞋底线扎鞋底,花样随人意。

12、露鞋面。用细麻线染黑,在鞋前面露5路,鞋后跟两边各露5路再合上鞋后跟。

13、上鞋,将鞋面上在鞋底上。

14、夹鞋底,将上好的鞋露出内荐的周围,用鞋底线扣锁一圈。

15、割鞋底,将露出夹底外的布沿鞋底一周割整齐,一双双漂亮结实的布鞋便摆在箱子上,有亲朋妆嫁多的要做数十双才够回侍。

三、定内伴头

至亲姐妹为内伴头(服务伴嫁的)2—4人,请她们吃饭每人送上男方来的一方菜(猪肉),她们便着手借桌、椅、碗、杯、盆、爆米花、炒豆子、瓜子、花生、红枣、烟叶、茶叶、茶壶、茶具做一切服务性工作。

四、请歌头

请一位伴嫁歌多的长者妇女为歌头,由其邀伴嫁姑姐。

五、伴小嫁

即出嫁前两晚,众亲朋女者,老少自来到内伴头摆好的厅屋唱要歌,自由唱,唱到夜半宵夜后即散。

六、伴大嫁

出嫁前一晚伴大嫁期间喝三次茶吃一餐饭,邻里女友,至亲女友来到歌堂,由歌头起音唱“安席歌”《打起锣鼓闹起台》主家即刻送上一个红包给歌头(男方来礼24个包中之一),然后众人合唱《团团圆圆唱个歌》、《叫我唱歌就唱歌》、《耍歌好唱口难开》、《石榴打花一树青》、《四月茶亭寒又寒》、《钢钱歌》、《壁上挂灯》、《今日姐妹齐齐坐》、《我姐生得白如银》、《在家做女样样好》、《日头出来晒张家》、《今日姐妹多齐整》、《正月青丝线》、《十看姐的美》、《送姐送到大门前》、《送姐送到大井头》,送姐的歌最多,人说:送姐送姐一百个,扭转舌头又一个。其间请茶歌、请烟歌、喝了茶抽了烟又接着唱。《唱歌唱得口又干、唱起声音变了腔,摸盘罗卜来送茶唱歌唱到大天亮》、《背岗岭上紫竹摇》、《不唱经该唱文》……

七、利歌(现在的拉歌),或点将唱,你射我我射你,有时发起火米,如:“你歌哪有我歌多,我的歌多用船拖,唱了三天又三夜,只唱船尾一小角”。“你歌哪有我歌多,我的歌多如牛毛,唱了三天又三夜,只唱半个牛耳朵”。

八、唱长歌。

古时长歌的七首但老一辈传下说,长歌七首是七个不幸婚姻故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投胎七次最终未成姻都以悲惨剧结束,所以不能唱七首,会唱七首长歌给自己带来不幸福,因此最长的《后花来龙三千里》181句是梁祝故事很少唱,多唱《十八年中罗四姐》147句;《白碗白盏百花飞》(土话唱)《初一早晨去看姐》还有《菜和饭》、《卖花娘子》《扬家吃饭三百口》后来外来引进《孟姜女》、《木兰词》等。

九、跳伴嫁舞

喝过三巡茶,内伴头搬开桌椅腾出空间,伴嫁姐妹顺手拿起桌上的酒杯、糖盘、酒壶、长烟筒、米筒、雨伞、铜茶壶、扁担等作道具跳起伴嫁舞,边唱边跳,伴嫁歌堂掀高潮,气氛热烈,众人捧腹而笑。

1、把盏舞,四人把盏——唱团团圆圆唱个歌

其一,六人把盏——《耍歌好唱口难开》

其二,八人把盏——《正月青丝青又青》

其三,十二人把盏——《青布罗裙白布头》

其四,十六人把盏——《我姐生得白如银》

2、走马舞——(一对狮子配麒麟)

顺手拿起桌上酒杯将随手带的铜抵扣包在右衣角《大襟衣又长又大》右手抓紧右衣角,左手抓左衣角,摇起哗哗响,四人跳,两人直对,斜对,移快步走,一手高当作马头,一手低作马尾,意欲骑马回娘家。

3、挑水舞——《手拿扁担去挑水》

中间一人作挑水两手两边抓水桶绳状。两边各两人相对两手十指相扣,两脚相抵,仰胸移步转作水桶状。

4、划船舞——《划船哥哥划过我去》(土话)

中间两人顺手拿两根扁担作划船状,两边各站一人作搭船者,两手分别拍两边大腿一拍一张,前后转圈跳走圆圈。

5、纺棉花舞——《一根棉花长又长》(土话)

两手各抓一把点燃的香四人跳相对面换位走,相斜换位走,两手在腹前交花转圈(灯熄跳像四团花火很好看)。

6、移磨舞——《骂媒歌》、《怨娘歌》、(土话)

一张火炉橙(四方高橙)上面架一条长橙,四个姐妹扶长橙转走,长橙一头站一人,一人扮媒人,一人扮姑娘,相互对骂,双手叉腰拍掌,一手指对方骂一手叉腰,跳下橙来在地上跳转圈对骂。

7、卖酒酒——卖酒酒歌

坐在中间一个作亲家母,载烂斗笠插两根燃红烛,一人扮媒婆手持长烟筒,一人扮酒贩一手拿杯一手提茶壶,一人扮跛子拿伞出一张一合,一人扮瞎子一人牵瞎子,一人拿竹米筒用竹筷敲打,一人拿铁锅盖用铲子敲打,围着坐者转,边唱边舞,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趣味横生。

8、娘喊女回——《娘减女回》(土话)

歌头邀宁乐娘母同坐,对面两排伴姐同宁乐娘。母喊:女啊!喊你早晨回来,女啊,边唱边弯腰招手。女答:哎咳娘啊,早晨回就露水大来娘啊,边唱边跑向母亲双脚下跪,直喊到晚上回,催人泪下。

9、换香舞——《香炉头上换象香》(土话)

四人一组,每人右手拿一把点燃的香火(熄灯好看)左右手分别拍在左右大腿外侧跳起来,然后相对走交叉右手香火换在自己左手,跳回来左手相对交叉香火换回右手,再两人斜对走循序而进。

10、一根子流星——《一根子流星》。

双数围一圆圈,各人两手各手各握一把燃香转圆走前后相对的转,两手在两大腿外侧一拍又离开张开手高于腰边唱“一根子流星,然后两人相对左、右手先后交叉唱:大家姊妹瞧、瞧这根,瞧那根”转身向内圆唱“这是这么高”,两手向上举,唱“这是这么长”,一手向前举,一手后侧举,脚一颤。

11、走火舞——《一把生柴满把火》(土话)

伴嫁众人分开斜对面两队人,每人右手拿一支点燃的红烛左手扯住右手袖口脚,边唱边交叉行走,身子微向左右身微斜,相对面交叉走,此时大厅熄灯,只见两条火龙交叉行走,非常壮观。

12、会歌舞——一根金线的话飘、桐油点灯绿又青。

伴嫁姑娘围一圆圈,两人相对互换位转圈走,每人的双手拍两侧大腿侧唱“一根金线的话飘”再转向内圆唱“在如针”,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作拿针状看手指,接着左腿伸出,右手指左脚背唱“上呀上根鞋头,金花,银花”,又转向面对面唱“亲呀亲就在如针”两从各合手掌弯腰面对面作作辑状。

13、转轿舞——徒歌恭贺词(土话)

两人相对两手交叉抓紧对方手腕,一人坐上面,意坐在花轿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众人拍手恭贺:

“嘟的哒哒,满女嫁人呷,嫁到婆家跟到家娘转,养头牛满牛栏;养头猪满猪栏,养只鸡满禾堂,养只猪汪汪汪,养只猫仔喵喵咪,养个儿子当状元,边唱边转。

14、送姐舞——吹吹打打到你家

四人扮轿夫,中间一人扮新娘,一人媒婆手拿长烟筒,走前,后面跟着一人吹哨呐状,轿后四人撑伞送嫁边走边唱,转圈走唱完歌为此。

十、哭嫁——哭爹娘,哭哥嫂……

由歌头带宁乐娘哭嫁,歌词随编随唱,歌声声声悠悠哀伤,诉离别之情,难舍之情,催人泪下。

十一、谢茶歌——唱天亮了,谢茶歌

天亮了,鸡叫了,门口花轿来到了…….。唱毕吃夜餐。用餐后侍娘带宁乐娘辞猪栏、辞牛栏、辞樵房,即:一对蜡烛,三根香,一把钱纸,歌堂即散。

十二、坐花筵—背岗岭上柴竹摇

由侍娘或舅妈用香火敬门神,敬床神,敬家神。宁乐娘穿戴整齐坐厅屋上,众姐妹坐四周唱唱完歌后众姐妹将条盘上敬神的猪肝,你拿一块我拿一块往媒人身上粘并拍手喊:“媒人婆,馋嘴婆,偷猪肝……戏媒,妈妈为女儿梳头三下并祝:“一梳运气好又好,二梳财气旺又旺,三梳福气大又大”(土话)。新娘身旁站着妹妹端个条盘上盖红纸,接着由父、母、祖父、母、伯、叔等至亲一个个递了红包装条盘上并嘱咐新娘嫁到婆家要孝敬公婆,做贤妻良母……。众姐妹则唱恭贺歌,见人随编如:新娘的父亲来递红包即唱“堂屋中间一棵葱,贺喜××做外公,××外公做得早,问过满女丑不丑,满女说的也不丑,各人八字俱得早(全部用土话唱),父亲则要递上一个小红包给歌头。亲友给新娘的红包都放在条盘红纸上,凡是来给红包的亲人,伴嫁姑娘见什么人编什么词即唱,唱毕被恭贺的人必送上一个红包,然后放条盘上的红包,由其姐、妹收集锁在陪嫁的箱子上,匙交新娘,叫储钱袋,以作新娘出嫁后的私房钱。

十三、出嫁

第一套被盖要全,但不能装蚊帐,蚊帐先一天由男方来人背去(意欲今后不会欠帐,假若出嫁这天的嫁妆上装了蚊帐,则为背了帐),侍娘夫妻一人背被盖左脚在门槛外,右脚在门槛内,用秤称,不用秤砣,口恭贺:“千斤万两、千斤万两”。随后才将被盖装在铺上红纸的第壹个抬盒上,接着在抬盒上待所有嫁妆均摆好待起轿。新娘出门前由一对金童玉女口含一口饭先坐在花轿上,轿夫用手抬轿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侍娘恭贺。然后由兄长背新娘,一姐妹撑伞遮住新娘,侍娘揭轿帘新娘上轿,众姐妹唱“骂媒歌”,媒要喊起轿,轿两侧各有姐妹压住轿杆,怕轿夫歪轿,并唱:“轿夫歌”,起轿后,由侍娘用水勺装满水泼在轿上并说:“水涨船高,一帆风顺。”轿至交亲亭众姐妹依依不舍留步,送亲(男的)则一直送到新娘到男方家,男方来接恭迎坐上座。父母不能送嫁。花轿每经过桥都停下轿,这时送亲的兄长必给轿夫、抬盒夫每人一个红包,否则不走,轿至交叉路口时必停轿敬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花轿到村口时,男方亲友会在村口上设“等茶”则摆上糖果、茶水,递给送亲的喝而送亲的必回放一个红包。

十四、三溜戏新郎

嘉禾习俗,出嫁女第三天回门。即新郎偕新娘提上一只公鸡,一个猪肘,一栏糖果回娘家拜门叫“三溜回门”,一听鞭炮响,众姑嫂姐妹齐同上来待岳母接过礼品,伴娘马上端出一碗辣子茶,新郎接过,迫不急待一口吞下,辣得满脸通红,众姐妹笑唱“新郎来得急又急,浓茶细水来不及,喝了这碗辣椒茶,回家夫妻更亲热。”哄笑着推新郎进屋入席,这时伴娘已把一些红纸条叠好压在上席酒杯底下,端起酒过来敬酒,新郎一端酒杯,一条红纸扯起很长,又一阵哄堂大笑,唱“新郎喝酒欢欢喜,酒杯底下连红纸,红纸连着两颗心,回家夫妻好商量。”喝过酒敬菜,新郎忙拿筷子,可是筷子早用小钉将筷子钉死,怎么也分不开,又是一片笑声“今年年成实在好,桌上筷子生根了,好像新郎和新娘,同床共枕好到老。”酒足后伴娘端上一盘麻丸,将两颗早已作了套的麻丸送到新郎嘴上,新郎一咬沙沙响,原来是特制的两个泥麻丸,满嘴泥巴吞也不是吐也不能,只能喝一口大茶吞下,姑娘们接着唱:“新郎行为好荒唐,一口吃到泥巴丸,莫嫌泥巴难进口,没有泥巴哪有粮。”接着递上一碗饭,新郎接过刚扒上一口,即露出一个红包内装二个红枣和钱,姑娘们拍手高兴的唱道:“新郎吃饭毫格毫,饭里拱出大红包,恭贺新郎好财运,贵子钱财一肩挑”,全屋捧腹大笑。这时新郎慌忙答腔:“姑嫂姊妹听我说,莫给新郎当外行,牛角不尖不过洞,满腹藏起一肚才。”饭后响炮在笑声中送走新郎新娘,伴嫁才算结束。

附:1、伴嫁道具:碟盘、香,红烛,斗笠、划船棍、雨伞、钢抵扣、酒坏、茶壶、茶杯、手杖、铁锅壶、大火盒,米筒;

2、提单。

????_20191021105352_??.jpg



来源:嘉禾网

作者:李桃英

编辑:李媛媛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2019/10/21/614251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