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贤墨宝放异彩

来源:嘉禾网 作者:雷克昌 编辑:李媛媛 2019-10-25 09:27:10
时刻新闻
—分享—

●雷克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嘉禾县第一个民间文学社团“嘉禾文学社”,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带着泥土的芳香,于1987年5月22日在县文化馆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5周年座谈会上,正式宣布成立。该社是为适应全县文学爱好者求知、求发展的要求,由我与张石先、李民保三位业余文学作者,以自愿参加、自筹资金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的文学团体,成立时已发展社友62人。文学社还自办了一个四开四版的《嘉禾文学》铅印小报,为社友发表作品提供练笔的园地,我很荣幸地被推选为主编, 主持日常编务。在印刷条件十分匮乏的年代, 县内官方都没有一份铅印报纸, 就连县文化馆的文学创作园地《珠泉》月刊,也是手抄的墙报,铅印《嘉禾文学》的创刊,给传媒投下了一颗震撼弹,成了郴州地区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刊物坚持以《汫话》为指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主要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文章。文学社的成立得到了嘉禾县委宣传文化部门及文学爱好者的热情支持。

嘉禾文学社也没辜负上级领导及业余文学作者的期待,《嘉禾文学》这株幼苗,在我们几位编辑的辛勤培育灌溉以及文友们的大力支持下茁壮成长,变得枝繁叶茂,花香四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不少练笔多年,苦于见不到一个铅字的文学爱好者,在这里找到了发表的园地,结朿了“退稿收藏家”的历史。现任《长沙晚报》社社长李鹏飞,还有资柏成,雷波涌等全国著名作家、诗人……都是从《嘉禾文学》这块园地起步,冲出嘉禾,走向全国的。遗憾的是,由于资金短缺,《嘉禾文学》只出版了五期,就寿终正寝,不仅令人扼腕叹息!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嘉禾文学》报的面世,受到不少文学老前辈、著名作家编辑的亲切关怀和勉励。嘉禾籍多位全国著名作家和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莫应丰、《湖南文学》主编任光椿、省文联秘书长胡英、《楚风》主编龙海靑等都曾为《嘉禾文学》欣然挥毫题词。一份并不起眼的县級文学小报,能获得如此众多全国重量级作家的关注,这在全国也属首例。本文谨就嘉禾籍著名作家的题词,筒述如下。

以传统诗词曲楹联著称的著名学者、作家李沥靑,是坦坪镇田心村人。这位曾主持嘉禾民歌四次大采风,发掘几成绝响的湘昆剧种、有“湘昆之父” 之称的“国宝级”大咖,率先给《嘉禾文学》题词,词曰:“祝《嘉禾文学》创刊:目标要高,脚踏实地;出人出才,非为名利;多读多思,多多练笔;文学嘉禾,丰收可必。” 并奉赐调寄“多丽”的新作《重修珠泉亭》:“向晴岚,余霞散绮流丹。正晚风,吹动嘉禾,一轮涌起珠泉。万千旋,花翻蜀锦。百亿转,水喷吴盐。题咏情多,流连日久,骚人词客写千篇。且休问,逢人便说,七品芝麻官。大好事,亭台再起,风景依然。记当年,携来百侣,笑谈拍遍栏杆。履晋屏,从兹起步;涉钟水,由此寻源。笛弄湘昆,歌传伴嫁,痴情一片系家园。愿多士,胸怀祖国,莫负好江山。灵泉上,千里万里,共仰婵娟。” 这阕词刊登在《嘉禾文学》第四期,后收入李老大著《绿满楼上吟》(武汉出版社)。

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后任花诚出版社社长的著名作家肖建国, 是嘉禾县城关镇人。当年他正在北大作家班进修,暑假返回长沙,见到我代表《嘉禾文学》编辑部写给他的信,立马写来了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不但表达了他对《嘉禾文学》的殷切期许,还从一位著名作家的高度,提出了编辑工作中指导性的建议,信中说:“我很为你们高兴!文学是独立性比较强的个体劳动,然而又非常需要志趣相近的同仁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商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指责’,才能共同进步。家乡的文学爱好者现在又组织起一个文学沙龙(我以前曾听说已经有了一个‘珠泉文学社’?),我想,对于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是会起作用的。作为家乡人,我衷心地祝贺‘嘉禾文学社’的成立!祝愿家乡多出人才!《嘉禾文学》创刊号从一至四版,全部拜读了。觉得很亲切,很新鲜,她使我想起了在家乡的许多故人往事,她使我更思念家乡了!读完《嘉禾文学》创刊号后我想,如果能适当的登载一些在嘉禾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人情风俗、地理掌故、革命历史故事、民歌民谚,使其更具地域特性,是否能够更吸引人哩!祝《嘉禾文学》繁荣、兴旺!”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彭家锡,是我县袁家镇下大岭村人。他获悉家乡成立文学社后,非常高兴,应邀写来贺信和题词。他在信中写道:“嘉禾文学社的成立,是我们县的又一新生事物,我表示衷心的祝贺。嘉禾是一块蕴涵丰富的土地,人傑地灵,风情独具,尤其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斗争烽火,把这块土地洗礼得更加纯净,有很多东西可以抒写,我相信你们会把文学社办得很有嘉禾乡土味。当然,这种乡土味要把它放在全国的生活现实中,才能认识淸晰。请代问文学社其他同志好!祝诸位在文学工作和文学创作中取得丰硕成果。” 还随函附来题词:“文学是一块令人神往而现实的土地,让我们共同耕耘吧!”上述三位嘉禾籍文学老前辈的题词, 都是在当年7月间寄达编辑部的,均在《嘉禾文学》报是年9月第四期头版头条套红隆重推出(当年还没有彩印条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已故乡贤李莎靑当年为《嘉禾文学》小报的题词。李莎靑生前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校长由省委书记挂职兼任),<文革>后在湖南省社科院主持文学研究工作,系中国作协会员,著作颇丰。次年2月5日,他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你们自力更生,创办了文学社是一件好事。希望组织、团结全县的文学爱好者,为繁荣全县的社会主义文艺,出成果、出人才作出重大贡献。” 随信附来题词:“嘉禾辣椒,既红又辣。具有嘉禾特色的文艺主流,我觉得也应该是既红又辣。愿红辣椒文学花朵,开遍钟水两岸,映红五岭峰巅!” 让人感到十分惋惜的是,这份珍贵的书简并题词,因小报已终刊未及刊发,一直由我个人珍藏至今,在此首次公之于世。

一个地方的人文景观,除了不可替代的山川风物,总离不开丰富的文化资源,故乡的文化名人就是其亮点和高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贤本身就是故土文化滋养的花果,他们用自己不凡的人生经历和成就,影响和滋养着故乡的人文。乡贤留传下来的墨宝,是研究嘉禾地方文学发展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来源:嘉禾网

作者:雷克昌

编辑:李媛媛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2019/10/25/615210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