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宝库千家洞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红网嘉禾分站 编辑:唐麒斌 2023-12-12 16:58:02
—分享—




7d4fe6962c52881222d8facdc194137.jpg

古时候,嘉禾县广发镇一带,有个这样的传说:传说某个朝代,一位卸任回乡的大官,在广发洞片区里埋藏了一批金银财宝,“上不到金鸡岭,下不过鸡狗桥;右不到忠良坊,左不过马峰坳;十个鼎锅九砂缸,上有石板盖得牢;若是谁人挖到了,荣华富贵乐逍遥。”

家住在广发洞片区的董古和秋花夫妻听闻了这个传说很是心动。夫妻俩合计后,每天早出晚归,挥锄不止。一天复一天,一年又一年,将家附近几十里的地都挖了遍,就是未见。夫妻俩互相埋怨,董古埋怨秋花:“只打花不结果”;秋花埋怨董古:“既懵懂,又太古”。

看着被他们垦出的几十里荒地,夫妻俩决定改弦更张,在土地上种上红薯和“嘴甜、身辣、蒂香”的三味辣椒,结果屡获丰收,日子一年年有所改善。

广发洞里藏宝的故事继续流传着,像董古夫妻那样痴心挖宝,找不到宝,最后改种瓜菜,获得丰收的人,越来越多。但不管是董古夫妻还是后来的寻宝人都没领悟到宝藏只是传说。

当地一个恶霸地主看见大伙丰收,起了歹心。他来到广发洞片区,对董古夫妻和其他的农民说:“广发洞一带的土地是我的,地下的宝是我家老祖宗埋下的,地上的瓜果自然也是属于我的。”秋花说:“地荒着的时候,没听你说是你的,现在,我们种出了瓜菜,就说是你的,这是什么道理”恶霸说:“我不说是我的,就不算是我的,我说是我的,就是我的,这广发洞一带,我怎么说都是道理!”董古糊涂了:“凭什么,他怎么说都是道理呢?”但抵不过恶霸地主的势力也只能作罢。

从此,董古和秋花不再在广发洞一带种瓜菜了,其他农民也不种了。但广发洞藏宝的故事,依旧照样流传着。

1934年8月29日,红军六军团长征先遣队,从郴州到新田,又折回嘉禾。红军从金鸡岭进入广发,纵横嘉禾十二个乡,虽然时间短暂,但人们目睹红军关心劳苦大众,严惩土豪劣绅,宣传革命主张,在人们心中播下了革命火种,激励人们向旧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1949年12月5日,嘉禾解放了。嘉禾劳动人民翻身解放做了主人。地主恶霸打倒了,广发洞片区的土地回到了人民手里。大家开荒种地,一片大好形势。这时,董古夫妇领悟到:锄头底下有黄金,黄金就在锄头下。但是,地主恶霸不打倒,有宝咱也不敢找,有宝咱也挖不到的道理。

1956年,嘉禾旱魔逞凶,区区小县,受旱面积达88千亩,粮食减产1236万斤,占总产量的25%,成为湖南重灾县。中共嘉禾县委一班人,灾后反思,清醒认识到:治县必治穷,治穷先治水。于是组织勘测队,来到广发洞。当地农民说:“挖宝队来了!”。经过勘测论证,决定兴建水库,取名千家洞水库。正坝地基恰巧在“鸡狗桥”,库尾在“金鸡岭”,整个库区与传说藏宝地域相符合。

兴修千家洞水库时,没有机械,全靠锄头挖,钢钎凿,肩膀挑,滚筒压,其艰难辛苦可想而知。但“挖宝”的人日夜连续作战,斗志昂扬。全县出动民工上万人,奋战两冬春,完成土方4000万立方米,块石2万立方米,河沙1万立方米,筑起了高达12米的副坝,高达九米的正坝,新修了总长64华里的三条干渠,水库水面达2500亩,库容量达680万立方米,灌田2万余亩田土。今天看来这座“人工湖”是个小一型水库,微不足道。而在当时,则是破天荒的一件大事,轰动了嘉禾、新田、宁远三县边境农民。1957年春,水库关闸蓄水,迎来首批远道而来的客人——黑龙江省水利考察团,他们高度称赞了水库建设。水库建成后,广发一带从此结束了当地“正月拜年是亲家,五月争水成冤家”的历史。遇旱农民不再抬“三郎公”敬“社山爷”,烧单身汉的鞋、寡妇的水勺,而是开闸放水灌良田。库里的“湘嘉鱼”以“肉鲜、味美、不腥”的独特风味,蜚声港澳市场。库面波平如镜,水天一色;库尾群山峻岭,奇石怪洞,千姿百态。山水相映,景色迷人,人们称之为:嘉禾的“小桂林”。

这时群众才真正觉悟,所谓“广发洞里埋金银”纯属子虚乌有的传说,它意在启迪人们,开发土地,造福人民。真正的“金银财宝”在哪里?就在那碧波荡漾的水库里,稻浪翻滚的农田中,金灿灿的谷堆上。正是:“始信水库是金库,库内真有金万两;谁人领导得黄金,应该感谢共产党;松柏长青水长流,党的恩情永不忘。”

扫码收听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嘉禾人自己的广播电台!

在嘉禾就听FM101.6

制作: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刘畅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红网嘉禾分站

编辑:唐麒斌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756/56/1334697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