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宜章起义,湘南暴动就此发起。萧克担任了新成立的农民武装——独立营副营长。
1928年4月,南昌起义余部、秋收起义余部会师,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宜章农民武装编为红二十九团,萧克担任红二十九团二营七连(基本是碕石暴动的武装)连长。“八月失败”后,朱德决定对红四军进行整编,把红二十九团撤并到红二十八团,并亲自兼任团长。这时,萧克调任红二十八团一营二连连长。在红二十八团里,萧克从红二连连长起步,历任一营副营长、二营党代表、二营营长,是井冈山上的优秀指挥员。
1929年2月下旬,在赣南转战的红四军撤离东固,萧克担任第一纵队(纵队长林彪,党代表陈毅)第二支队支队长。
4月中旬,红四军集中第一、第二纵队攻打宁都,守敌赖世琮指挥6个连兵力坚守宁都城。宁都城墙有两丈高,还有外壕。红军2000多人,从四面把城围起来,萧克支队负责从西门进攻。结果,围攻了6天6夜,没有攻下来。面对僵局,萧克动起了脑筋,使用战术麻痹西门守敌,然后,突然指挥早已准备好的进攻部队,拖起梯子,靠近城墙。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萧克支队已登上城墙,并迅速击溃守敌。
这年10月,萧克调任第一纵队参谋长,成为纵队长林彪指挥作战的智囊。
1930年6月间,红一军团成立,红四军一分为二:原来的第一、第二纵队和由闽西红军一部编成的第三纵队,组成一个军,仍称红四军;原来的第三纵队和闽西红十二军,组成一个军,仍称红十二军。萧克担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
两星期后,全军在汀州开誓师大会,随即向江西出动,去打南昌。当发现南昌驻有重兵,部队转战到江西万载与湖南浏阳之间地区。得知敌戴斗垣旅扼守浏阳文家市,红一军团决定奔袭文家市。这一战第三纵队可喜战绩,缴获步枪300多支,重机枪4挺,子弹三四万发,还抓获了大批俘虏。战后,红四军开庆功会,很少表扬人的林彪点名表扬,“萧克带兵有一套。”1930年10月,第三纵队改为红四军十二师,萧克任红十二师师长。
1932年9月间,上级来电:调萧克去湘赣军区任红八军军长。
1933年5月间,各路敌军向湘赣苏区腹地进犯,萧克指挥红八军在莲花境内九渡冲两次设伏,缴获重机枪26挺、步枪1000多支,击毙敌旅长1名,俘敌600多人,其中敌团长、营长就有好几个,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嘉奖。5月29日,红八军在茶陵、永新边界的棠市猛烈攻击敌军,迅速解决战斗。这一仗缴获步枪500余支、机枪5挺、迫击炮2门、无线电台一架俘敌600多人,其中敌团长1人,还得到了军装和军衬衣各1万套,而红八军伤亡不到50人。九渡冲和棠市的胜利,打破了敌人对湘赣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1933年6月间,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在永新将红八军改编为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下辖3个团,萧克担任师长。1934年1月,红十七师奉命向南浔路(南昌到九江)一带行动,以配合第十九路军抗日反蒋,并策应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萧克指挥红十七师4000多人从安福出发北上,一度挺进到鄂西南,钳制了敌人大量的兵力,起到了配合中央红军反“围剿”的作用。
1934年8月7日下午3时,红六军团由江西遂川的横石出发,踏上了西进的征途。12日,在寨前圩召开了连以上干部的誓师大会,庆祝突围胜利。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由任弼时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萧克为军团长兼红十七师师长,王震为军团政委兼红十七师政委。
萧克用兵灵活机动,转战于湘、桂、黔三省之间,忽东忽西,行动灵活,使敌人难于琢磨。何键曾无可奈何地说,红军“时而声东击西,行踪飘忽,作圈子策”,“我十五、十六师跟踪追逐数千里”,“军队疲于奔命”,他还破口大骂其部下无能。
10月23日,红六军团主力经过10余天的艰苦转战,终于战胜种种困难,到达贵州省印江县木黄,次日,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26日,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在四川省酉阳县(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召开庆祝会师大会。
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大会师。5日,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萧克为副总指挥。10月,萧克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到达了他红军生涯的顶峰。
扫码收听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嘉禾人自己的广播电台!
在嘉禾就听FM101.6
文稿提供:嘉禾县档案馆
制作: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刘畅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红网嘉禾分站
编辑:唐麒斌
本文为嘉禾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841/63/14142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