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嘉禾县境内现存最早的石拱桥——石燕桥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红网嘉禾分站 编辑:唐麒斌 2024-05-28 17:40:16
时刻新闻
—分享—

石燕桥位于嘉禾县珠泉镇石丘村北面约500米处。它是一座石拱桥,桥长20米,宽4.5米,穹高10米。桥西约15米处立有两块石碑,一碑上刻“石燕桥记”,碑高180厘米,长宽、各60厘米,乃桂阳州儒学训导选贡樊乾所撰;另一碑上刻“碑文”,碑高190厘米,长、宽各60厘米,四面均阴刻有文字,基座两层,上层高36厘米,刻麒麟浮雕等,下层高47厘米。两块碑的碑文文字已风化严重,许多已难以辨认。

石燕桥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1469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嘉禾境内有记载的现存最早的石拱桥。桥身经过岁月的流淌,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曾经多次残损过,解放后,在政府的领导和当地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了一番整修,使得我们现在仍能看到如此完整的石燕桥。

石燕桥下是石燕河,石燕河自古以来便是附近居民生产生活的中心,这条河承载着附近居民乃至整个与之有关的人们的记忆,小河水清澈透底,在石桥下已静静流过了许多岁月,石桥边的桥身在阴凉的环境下生长出了许多藤蔓植物,倒影在河面上,清风吹过,植物和河水同时摇曳着,有一种不一样的轻松感。

石燕桥只有一个大桥洞,和大多数石拱桥一样,大桥洞呈半弧形,当初建造此桥的工匠们秉承了石拱桥的一贯作风,同时匠心独运,设计出了符合当地河流走势和人文功能的石燕桥。

石燕桥没有设计很高的护栏,仅是用十厘米高的一排石块充当防护作用,虽没有像卢沟桥一样运用了雕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狮子的石栏石柱,但其简单的设计更显现出古代工匠们对这座桥实用性的定位。

石燕桥设计者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方便河两岸的往来,古往今来,石燕桥上也不知走过了多少人,但却仍然保持着它原本的面貌未曾有过太大的改变。据说以前石燕桥边上还有一座古亭,供来往的人们休息,如今已看不到这座古亭,只留下这座古老的石拱桥。

石燕桥桥面方石整齐,桥洞圆弧似虹,桥下流水潺潺,古诗词中形容过的“虹桥”大概也就是这样了。石燕桥的美,自古便被嘉禾人民所钟爱,而站在石燕桥上,更是可以完整的看到嘉禾古八景之一的“石燕腾空”美景。

从石燕桥上向四面望去,可以看到有平地耸出的几座石山,其势挺拔,在河水的映泽下更为柔媚。山上石质轻松,许多石块呈燕子形状,素有“谁雕山骨乱腾空,片片飞来燕子同”之说。大风起时,石块随风而动,仿佛石燕在舞,石屑纷落,刷刷有声。雨季,山中空气润湿。每当旭日初升,或是夕阳徐落,山中烟腾氤氲,水面雾摇袅袅,汇集成霭霭的云潮,帐幔般环裹石山,渐渐只剩两顶黑黑的山尖及两旁延伸而出的细如燕翼的山梁。远远望去,似一大一小两只石燕相随于云端,更兼山风习习,烟雾蠢蠢而动,如波在涌,将石燕衬得栩栩如生,翻云冲雾,翩然若飞,双翅如剪,翘首欲诉,其神清绝,其姿逸绝。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石燕腾空”这一美景多有诗题,清同治年间《嘉禾县志》艺文志第二十六卷记载的就有多首。

据说当初建造石燕桥多为嘉禾境内的工匠,它是工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当时嘉禾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经数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传统,这一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

石燕桥作为嘉禾境内记载的现存最早的石拱桥,有着重大的文物价值,嘉禾县、莲荷乡(今珠泉镇)两级人民政府均对此桥非常重视。自1989年成立嘉禾县文物管理所以来,对石燕桥的保护性投入不断加大,石燕桥的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2012年7月,石燕桥正式被公布成为嘉禾县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

扫码收听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嘉禾人自己的广播电台!

在嘉禾就听FM101.6

制作: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刘畅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红网嘉禾分站

编辑:唐麒斌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849/62/139463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