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新机制靶向发力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邓 峰 编辑:李婧宇 2024-12-19 17:12:06
—分享—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产的沃土,是激发经济的活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推动降本减负增效,努力做到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快享,全面创响“身在嘉禾,办事不难”的地方品牌,全力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向优。

创新机制,提升效能。一年来,通过落实企业“无忧日制度”,实行“帮代办”制,推行“并联审批”制,实施“反向测评”制度,常态化执行“领导下访企业”制度和警务护企制度,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需求,严格落实“三段责任制”,全面执行“五步工作法”,行政效能大幅提升。今年新增代办事项23项,压减工程项目审批事项26项,免处罚事项46项,办理免处罚案件209件,免罚金额224.08万元;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减至29个工作日以内;各行政部门备案涉企事项145件,审批效率提升20%,涉企公务活动同比下降63%。

把脉问诊,精准施策。持续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和“走找想促”调研活动,坚持领导夜访企业,问计于企,为企纾困。全年累计上门走访企业287家,共收集问题125个,解决117个,收集建议27个,解决17个,落实惠企资金492万元;企业用水报装费大幅下降;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职工住房16套;指导18家制造企业申报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5亿元。赢得企业点赞好评。

精准监督,跟踪问效。深化运用“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做到快查快办快结。今年以来,对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立案39人,处理42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9人,留置3人。持续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查处曝光损害营商环境腐败和作风问题11起,通报典型案例5起。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虽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有不少问题。一是政务服务质效有待提升。“一窗通办”、“帮代办”效率还不够理想,行政审批环节仍然繁琐。个别窗口单位“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未落实到位,“人进事不进”现象依然存在。二是要素保障差距大。龙行工业园用电服务不及时;融资机制不够灵活,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为企业节能降本增效的措施不多;园区尚未形成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企业运输流转不便捷。三是涉企执法不规范。入企检查仍然存在过多过频;“企业无忧日”制度未有效落实,企业赋码保护有待加强,不愿“扫”、不想“扫”、不会“扫”的情况仍存在;任性执法、重复执法现象仍未杜绝,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以贯彻国务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和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以推行重点项目“三段责任制”和“五步工作法”为抓手,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践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理念,围绕政务、信用、法治三个环境靶向发力,着力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为此建议:

一、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一要提升惠企政策服务质效。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调度机制,严格落实“六条硬措施”。二要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完善“帮代办”服务方式,创新“并联审批”制度;全面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开办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三要提升诉求办理效率。常态化开展“警务护企”行动;完善“县优化办+县两办督查室+县绩效考核办”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健全部门服务企业终身制;做到对企业需求要心中有数,对企业的承诺要说话算数,为企业解决问题使出浑身解数。四要降低制度性交易、融资、用能成本。开展涉企违规中介服务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扰乱中介服务市场行为;鼓励建立中小企业应急转贷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直接展期、续贷;推进金融数据赋能,建立金融支持重点企业“白名单”。探索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制度,通过一个“入口”、一张“表单”,实行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有线电视、网络通讯的报装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同踏勘、一并接入、一步到位。以创新机制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向好,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二、打造更加履约践诺的信用环境。一是深入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构建广泛有效的政务诚信建设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审计的内部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以及社会群众监督的作用;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强化政府决策执行诚信履约。二是深入推进诚信商务建设。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树牢诚信意识,倡导各企业积极参与诚信经营,争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三是深入推进诚信社会建设。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持续优化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加大对诚信典型和失信案例的宣传力度,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三、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一是实行精准化执法检查。强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鼓励依法制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公开制;鼓励行政执法机关结合监管对象所属行业领域、信用状况、风险程度等因素,区分等级、范围频次,实行精准化执法检查。真正做到每月1日至25日“无事不扰”,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二是推行服务型执法模式。科学审慎行使自由裁量权,统一行业执法标准和尺度,避免出现“小过重罚”“同案不同罚”等现象,让经营主体切实感受到“执法温度”。三是建立精准高效的监管机制。要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政府督查、纪律作风巡察范围,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营商环境评价全覆盖;聚焦政策落实、涉企服务、行政审批、执法监管、中介机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运用“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做深做实专责监督,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实行快查快办快结,严肃查处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加大营商环境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行为,对损害营商环境考核评估不达标,整改不力,严肃问责追责。持续高效抓好“一号工程”。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邓 峰

编辑:李婧宇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856/53/145566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