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有句古话,叫“无媒不成婚”。媒人在古代被称作“冰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古时候认为春秋是嫁娶的好时候,可冰天雪地的冬季,反倒是媒人为男女牵线搭桥的最佳时机,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在嘉禾,大家习惯将媒人称作“媒人婆”,要是男性就称其“媒人公”。
在相亲过程中不管是男方看上了女方,还是女方相中了男方,都得请媒人帮忙提亲。媒人少不了要费口舌、跑腿,所以请媒人之前得送礼,算是慰劳他们奔走游说的辛苦。媒人到家的时候,主人家递烟上茶,用好酒好肉招待。嘉禾有句民谚“成不成,三十六瓶”,说的就是招待媒人得有三十六回酒饭局。
不少媒人是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他们是为了成人之美才帮忙牵线。过去也有一些以做媒为职业的人,这些职业媒人平时就特别留意到了婚龄的小伙子、大姑娘的情况。只要遇上年龄、家境等条件相当的,就开始在两边说和。到了男方家,就把女方的好处说尽,让男方家动心;到了女方家,又使劲夸男方的家业、门庭、学问、长相,让姑娘动心。等花唇巧嘴的媒人说得双方都同意了,这门亲事就算有了眉目。所以嘉禾有俗语说“媒人不哄,两头不拢”。
在封建社会的婚俗里,男女双方的八字合不合,是婚姻成不成的关键。由媒人撮合的婚事,按规矩得“合八字”。啥是“合八字”呢?就是将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各配上天干、地支,每项两个字,凑成八个字,比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然后根据这八个字所属的五行,用相生相克的玄学来推断祸福寿命。要是男女双方八字不合,那是绝对不能结为夫妻的。
“合八字”还得写庚帖,将男女双方姓名、出生年月写在帖子上。这种庚帖像请柬一样,用红纸做成折合式。男方在帖子上写“乾造”,接着是姓名、生辰,最后写上“恭求”两个字,意指向女方求婚。女方的帖子上写“坤造”,然后是姓名、生辰,再写上“敬允”两个字,表示答应男方的求婚。只有八字合了,帮着牵线的媒人才算大功告成。合八字一说并无根据,旧社会因为这陈规陋习,不知拆散了多少恩爱的有情人,造成了无数人间悲剧。
媒人保媒成功,按规矩男女双方都要重重感谢媒人,在嘉禾叫“谢媒”。除了两家摆酒席时请媒人坐在首席,还得给媒人送“冰人肉”“轿马礼”等各种名目的红包礼金。嘉禾“谢媒”有个俗规,叫“男人一担,女人一头”,意思是男方感谢媒人红包礼金给一千元,女方就得给五百元,依此类推。
封建社会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有指腹为婚的婚配,婚嫁只看双方家长的意思,不管男女自己愿不愿意,所以才有了很多受害妇女无奈地哭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门板背起走”,随之怨媒人、骂媒人的情况也跟着出现。
人们将不满融入到了伴嫁歌,嘉禾伴嫁歌《怨媒歌》的歌词这样写道:“苦瓜抽藤叶连天,丈夫年小不怨天。就是媒人害了我,生人睡在死人边。”另一首《骂媒歌》的歌词,更是把对媒人的恨宣唱了出来:“死媒婆,瘟媒婆,吃了好多老鸡婆。你初一吃了初二死,初三埋在大路坡。牛一脚,马一脚,踩出肠子狗来拖。”,由此来宣泄对当时婚俗的不满。
解放后,束缚男女婚恋自由的枷锁被彻底打破,旧婚嫁里的那些陈规陋习也被革除了。不过“无媒不成婚”的习俗如今在嘉禾还在流传,就算是自由恋爱的情侣,一旦要举行结婚典礼,也会请个媒人,只不过旧时的“媒人婆”如今改称为了“介绍人”。
扫码收听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嘉禾人自己的广播电台!
在嘉禾就听FM101.6
制作: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文稿来源:雷克昌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编辑:李婧宇
本文为嘉禾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941/65/1514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