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剧,老辈人也叫它祁阳班子,清末时叫“楚南戏”,民国称“祁阳戏”,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定名“祁剧”。作为湖南传统大剧种,它可是妥妥的“文化瑰宝”。而嘉禾与祁剧的缘分,那叫一个深厚——从发源地祁阳县到嘉禾,中间只隔着新田县,祁剧诞生没多久,就顺着水路、山路,“唱”进了嘉禾这片充满音乐灵气的土地。
民国时期,祁剧在嘉禾那叫一个火爆,村里搭戏台,场场挤满人。1937年,行廊廊里村的唐毓葆创办同庆园江湖班,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鼎盛时足足有60多号人,周边大吉祥、安庆园、胜舞台这些外地戏班,也常来嘉禾“打擂台”。更有意思的是,城东义公祠旁的“祁阳会馆”,隔三岔五就请祁剧班子唱大戏,戏锣一响,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扛着板凳就往那赶。
要说祁剧和嘉禾的故事,1954年可是关键一年。当时桂阳前进剧团闹了矛盾,30多名祁剧、湘剧演员分了出来。嘉禾珠泉镇业余剧团二话不说,接来了28位祁剧艺人。在政府支持下,7月17日,城东义公祠里锣鼓喧天——“嘉禾革新剧团”正式挂牌成立。后来又陆续添了新演员,剧团一下壮大到48人。那几年,剧团排了《开弓吃茶》《张节反戒》这些经典老戏,还演了昆腔版《武松杀嫂》,嘉禾街头巷尾都飘着戏文声。
更让人惊喜的是,革新剧团里藏着“宝贝”。匡昇平、刘国卿、萧云峰这些演员,以前竟是唱昆曲的。正是他们和嘉禾文化工作者一起,翻箱底、找老谱、教新徒,才让沉寂多年的湘昆重新“活”了过来,后来嘉禾和蓝山分分合合,剧团名字也跟着变——蓝嘉祁剧团、嘉禾祁剧团,但不管咋变,祁剧扎根嘉禾、滋养湘昆的这段历史,永远都是嘉禾文化里最精彩的篇章。
扫码收听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嘉禾人自己的广播电台!
在嘉禾就听FM101.6
制作: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编辑:李婧宇
本文为嘉禾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941/99/1510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