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嘉禾分站8月14日讯(通讯员:曾晓文 关进 熊瑶)20年前,地处三县交界的嘉禾县塘村镇清水村,曾因边界纠纷、土地矛盾不断,被周边村民贴上了“好斗村”的标签。斗转星移,如今的清水村已成功逆袭,荣获“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那么,清水村是如何实现这场华丽蜕变的?我们一起走进清水村探寻答案。
走进清水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宛如一幅水墨画卷,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息。可谁能想到,20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清水村村民周贤石说:“在二十年前,清水村确实是‘拳头’的社会, 这里的山、林、水都是三个县的交界之处。产生的矛盾也很多。动不动就出拳头、搞械斗。”
塘村镇清水村党支部书记黄静云说:“最难忘的是化解蓝山边界林地争议,当时两村村民拿着锄头、铁锹对峙,场面好吓人。后来我们连夜绘制地形图,请来林业专家勘测,最终用法律化解了这场持续10年的纠纷。”
为了彻底摘掉“好斗村”的帽子,在2018年,当时村党支部全体党员按下红手印,签署《文明承诺书》,一支由党员组成的“文明攻坚队”迅速成立,他们各展所长,有人化身“土地丈量员”穿梭于争议地块厘清边界,有人用方言宣讲政策法规。自2011年以来,清水村已成功化解40余起跨县纠纷。昔日的“火药桶”变成了和谐地。
化解矛盾是基础,培育文明新风才是根本。村里还设立了“文明积分”制度,将遵纪守法、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等纳入评比,举办“最美婆媳”评选,树立榜样,寒暑假的“非遗课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点滴浸润,潜移默化地重塑清水村的精神风貌。
清水村村民周四兰说:“现在村里的风气完全变了,姐妹们现在比的是谁家的孩子学习好,谁家的老人照顾得好,再也没有人炫耀谁打架厉害了。以前闲了就打打麻将,现在都到广场上跳舞下棋。村里还建了议事厅,有事大家一起商量,感觉特别有奔头。”
清水村村民周贤石说:“现在的社会走向了文明的社会,不能用拳头了,要用法律用文明来解决问题了。”
如今的清水村,把文明创建和产业发展巧妙融合,全村建成的6个种养合作社各领风骚,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5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腰包鼓起来后,村民们自发组成“护河队”,守护家门口的碧水蓝天。
从“好斗”到“好护”,一字之差,折射出清水村由内而外的深刻蜕变。法治筑基、文明浸润、产业富民,清水村走出了一条充满韧性的振兴之路,为“全国文明村”的荣誉写下了生动注脚。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曾晓文 关进 熊瑶
编辑:李婧宇
本文为嘉禾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942/58/1520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