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市谢岗镇,提起"贤叔"这个名字,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来自湖南嘉禾的老党员罗柏贤,用四十年的坚守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无数次的调解温暖了异乡人的心。从创业者到"和事佬",从党支部书记到"知心大叔","贤叔"用乡音化解矛盾,用真情守护和谐,让胸前的党徽在基层调解一线闪闪发光。
乡音无改:千里之外的"和事佬"
"有困难,找贤叔"——这句话在谢岗镇的湖南老乡中口口相传。从郴州到东莞,跨越千山万水,乡音成为连接游子的情感纽带。每当老乡们遇到矛盾纠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拨打"贤叔"的电话。
去年夏天,一起货款纠纷让湖南老乡罗某寝食难安。某生物公司拖欠其农业公司3.9万元货款迟迟不还,情急之下,罗某安排员工到对方公司门口用喇叭讨债,结果被报警带到了派出所。双方剑拔弩张之际,"贤叔"闻讯赶来。他没有简单地说教,而是先递上一杯热茶,用熟悉的乡音安抚罗某的情绪。“维权要依法,过激行为只会让事情更糟。”在"贤叔"的耐心劝导下,罗某认识到错误并主动道歉。更让人欣慰的是,对方公司也被"贤叔"的真诚打动,当场支付了剩余货款,一场可能升级的冲突就此化解。
这样的调解故事是"贤叔"的一个常态化工作。老乡胡某酒后与滴滴司机发生冲突,刮伤对方脸部后被索赔3万元。"贤叔"调取监控了解实情后,用乡音与胡某促膝长谈,既批评其酒后失态,又帮其分析法律责任。最终,双方以7000元达成和解。胡某事后感慨:"要不是贤叔用家乡话点醒我,我可能到现在还想不通。"
大爱无声:守护"第二故乡"的和谐
如果说用乡音调解展现了"贤叔"的智慧,那么他对弱势群体的长期关爱则彰显了一名老党员的大爱情怀。十多年前,湖南老乡雷某在交通事故中不幸离世,"贤叔"不仅帮助家属争取了合理赔偿,更在雷某妻子改嫁、两个孩子成为孤儿后,主动担起了"监护人"的责任。
"这两个孩子就像我的孙子孙女一样。"十年来,"贤叔"四处奔走,为孩子申请低保、联系学校,逢年过节总要去看望。当孩子们考上大学却为学费发愁时,他二话不说发动爱心人士捐款。如今,两个孩子都已顺利完成学业,其中一个还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用行动回报社会的关爱。
在谢岗镇,"贤叔"的爱心故事温暖着每个人的心。他帮助走失儿童找到家人,为患病工友筹集医药费,替孤寡老人修缮房屋......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个"第二故乡"的土地。
初心不忘: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翻开"贤叔"的履历,我们看到了一名基层党员的坚守与担当。来莞四十年间,他从事过餐饮、石材、固体废物回收等多个行业,却始终不忘党员身份。担任流动党支部书记的二十年里,他创新"党员联系卡"制度,让每个流动党员都能找到组织;作为嘉禾县县党代表和三届政协委员,他提出的关于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的提案多次被列为重点督办案件。
"党员就要为群众办实事。""贤叔"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近年来,他累计提供政策法律咨询5800余人次,参与调解纠纷180余宗,为群众办实事56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860余万元。
在谢岗镇平安法治办主任看来,"贤叔"调解成功的秘诀在于"三心":对党的忠心、对群众的爱心、对工作的耐心。"他总能找到矛盾的症结所在,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清法理、情理,让双方心服口服。"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贤叔"依然活跃在调解一线。他说:"只要大家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基层党员最真挚的心声。在东莞这片热土上,"贤叔"用四十年的坚守证明:党徽的光芒,不在于位置有多高,而在于离群众有多近;党员的价值,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李昭明
编辑:李婧宇
本文为嘉禾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954/63/1538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