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俗语“穷得富不得,富了看不得,”意即人在困顿时往往谦卑和气、与人为善,而一旦得势或暴富,便极易变得傲慢无礼、目中无人,前后反差之大,让人看不下去。
嘉禾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因家境贫寒,平日里待人恭顺温和,说话都带着几分小心。直到某天,当她得知儿子长有“龙骨”,是未来的皇帝人选,心态瞬间就变了。她自认即将成为“皇太后”,在村里走路昂首挺胸,看谁都不顺眼,甩着衣袖都能打伤人,甚至拿着通火铁钳杵向灶台,细数平日里受到的委屈,宣泄旧日不满,竟生生杵坏了灶王爷的牙齿。最终,灶王爷上天告状,玉皇大帝震怒,换掉了她儿子的“龙骨”,一场“皇帝梦”就此破碎。这位母亲,正是穷得富不得,富了看不得这一类人的典型代表。
生活中这类人多了去,有的平时低调谦恭,发达了就趾高气扬像换了一个人,有人甚至多收了三斗米就心生纳妾的想法,都是小人得志,穷得富不得的一类人。
唐代诗人李绅早年家境贫穷,对农民的生活感同身受,主张珍惜粮食,写下五言绝句《悯农》,后来官至宰相,生活逐渐奢靡,铺张浪费的做派让世人诟病,正可谓富了看不得。
好在人性并非只有凉薄一面,历史上,总有“穷不移志,富不骄纵”的君子,正如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曾在寺庙里“划粥断齑”——将粥冻成块后分成四份,早晚各吃一份,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而当他官至参知政事,俸禄丰厚时,并未沉迷享乐,反而拿出全部积蓄创办“范氏义庄”,为族中贫困子弟提供学费和口粮,还常常接济昔日故友。有人劝他“为子孙留些财产”,范仲淹却笑着回应:“子孙若贤,何须我留财;子孙若愚,留财亦无用。”他穷时不卑不亢,富时不骄不奢,始终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待人处世,给“富了看不得“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穷得富不得,富了看不得”的俗语,本质上是对人性的深刻拷问:境遇的改变,到底是磨砺本心的试金石,还是扭曲人性的催化剂?这句俗语至今流传,并不是为了嘲讽人性,而是为了警醒世人:莫让境遇的改变,弄丢了最初的自己,莫让财富与权势,遮蔽了与他人的平视目光。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曾鹏云飞
编辑:李婧宇
本文为嘉禾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954/67/1537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