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峰村位于嘉禾县广发镇西南方向,距嘉禾县城15公里,面积约5.8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960户、3600余人,村前有一口池塘,形似马蹄,名曰“石马塘”,波光粼粼,岁旱不涸。村后有一小山峰,形似骏马,名曰“马砠山”。因村居山峦之中,故名马峰。马峰村村风淳朴、风光旖旎、人杰地灵。
记得十五年前,我在乌泥塘村参加县里组织的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每次下乡都会从马峰村路过,在我的印象中,马峰村须从镇上一条弯弯曲曲的山村小路进入,弯曲的小路两旁还长满了荆棘和野草,途中还要经过一片乱石砠、乱坟岗,显得十分荒凉,如若单独行走在这条路上,那一片片乱石砠和一座座坟墓确实令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刚入村口时,首先见到的就是破旧的小学门楼和年久失修的李氏宗祠,村前那口马蹄形的小池塘更是脏乱不堪,水塘四周堆满了杂七杂八的老旧物件,浑浊的水面常漂浮着一层层红褐色的漂浮物以及死鸡、死鱼、死老鼠,时不时还会散发出一种特别难闻的气味。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时隔十五年后的今天,我有幸受邀参加了由蓝山、临武、嘉禾三县文联联合组织的“湘南两市三县当代作家艺术家走进马峰村文学创作笔会活动”,再次重游了马峰村。
我们一行二十多人从老县政府出发,秋风秋雨虽然带来丝丝寒意,却也阻挡不住艺术家出发的热情。沿着美丽嘉新公路,我们很快就来到了马峰村村口,村口那高大的牌楼如书画卷、腾空而起,令人肃然起敬。牌楼两边一片片的肥沃土地上,种满了各种蔬菜瓜果以及刚收割完稻谷的稻田,一刹那间,就带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和心旷神怡的感觉。
村前的道路非常开阔和平直,两旁还种上了绿化树和安装好安全隔离护栏,以不见了当年的“乱石砠”、“乱坟岗”和荆棘野草了。刚入村里便见一栋栋漂亮的住宅小楼,拔地而起、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破旧的村小学门楼也以建设成为了人们健身、游玩和休闲的好去处。
村前的那口马蹄形小池塘已安上了精致的护栏,小塘清澈见底,偶尔还可以看见三、五条小鱼来回游玩,很是有趣,村民三三两两地悠闲的相聚在小池塘旁,或饮酒品茶,或健身舞蹈,桑麻共话,笑语盈盈,清澈的池塘就象一面巨大的镜子,倒影蓝天白云,蔚为壮观。正如古人诗中写道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清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据村中长者介绍,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一员大将军因违犯了天规,被玉皇大帝砍了头,扔到了凡间,尸身被天犬刁走,不知何处,而头颅刚好落到了马峰,大将军的骏马也追随着头颅掉到地下,落脚的地方刚好采下一只脚印,形成了一个可以盛水的马蹄形凹槽,也就是现在“石马塘”,骏马也变成了一座石山,叫“石马砠”。
刚下车,村支两委的干部就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引领我们参
观了换颜一新的李氏孟萱宗祠(孟萱为李氏后裔千护公次子)。
新修建的祠堂呈三进布局,占地面积1086㎡,祠宇青砖青瓦,古色古香,正如其在重建碑中写道:“雍雍也,穆穆然,气势恢宏;骎骎矣,巍巍乎,富丽堂皇。飞檐斗拱,尽显古法之精妙;雕梁画栋,俱含祥瑞之徵兆”。
祠堂内布满了各种牌匾,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副副寓意深远、启迪智慧、耐人寻思的祠堂楹联。
马驾祥云,千秋甲第宏猷壮;
峰萦紫气,万里晴空画境新。
祠宇恢宏,窗外融融唐代月;
孙枝蕃盛,峰前得得马蹄声。
孟祖敦仁,功德昭昭垂燕翼;
萱公重义,声名赫赫到龙门。
可趁暇时观戏,听玉笛飞声,诉说繁华往事;
须从高处立身,看蛟龙出海,掀开壮阔新潮。
我们仔细地数了数,整个祠堂的楹联共有8幅之多,据村支书李小兰说,撰写楹联的老师是全国著名诗词楹联女作家、市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李英莲老师。
村支书李小兰还介绍到,该祠堂由村内族人和社会贤达人士慷慨解囊,捐资助建,理事会成员不计报酬,夙夜勤劳,更有能工巧匠精心设计,严谨施工,自2023年6月开工至2024年八月竣工,总投入400余万元,终于使老旧祠堂换颜一新。
我们一行二十余人无一不由衷的感叹到勤劳善良的马峰村民的意志和力量,李氏宗祠的重建,无不凝聚着全族人民的辛勤汗水,体现出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宗族精神,进一步凝聚人心,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从而激励子孙后代,更好的继承和发扬祖先贤德和先辈的优良传统,为建设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家园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毋须讳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正是需要这样的智慧和力量吗?
参观完李氏宗祠,我们沿着一条小巷子,来到了富寿庵,富寿庵青砖青瓦,建筑在村前怪石嶙峋的崖壁之下,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能彰显它的神秘和肃穆。
根据庵中《重建富寿庵碑》记载,富寿庵始建于“元明嘉靖三十六年丁巳岁三月初四”,即1577年,距今已有456年的历史,是一座三开间小庙,正间左右两壁绘制有大型壁画,以卷轴式对称分布呈现,是为体现地狱观念的《十五图》,画面栩栩如生,内容完整地从多角度呈现地狱刑罚,规劝世人行善积德,多做好事,争做好人,警示人们做坏事就要下地狱。
庵堂后为平底凸起的马砠山,山体下开凿石窟一个,高3.7米,宽2.2米,深约1.5米,石窟内存有精美的佛座和较为清晰的榜题,佛座两侧分别浮雕龙、狮、象,鳌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遗憾的是石窟内只有佛座,未见神仙,来自临武的著名网络作家陈丕立先生风趣地说道:“仙人也象我们一样出去采风了”,并轻轻地咏叹道:
仙人乘鹤驭云鸥,
独留石窟空悠悠。
千年万载知何处?
一半相思一半愁。
富寿庵于乾隆壬午年(1762年)重修后,至今已逾260余年。因其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佛座雕刻和壁画分别于2002年和202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年久失修,濒临崩塌的危险。为了保护好这方珍贵的文物,李英莲老师曾多次组织和召集一些学者和专业人士进行考察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不辞辛劳,奔走相告,请求及时重新修缮,在英莲老师努力呼声中,富寿庵已在进行修缮中,修缮后的富寿庵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村支书记李小兰说:“我们不仅仅要修缮好富寿庵,更重要的是还要保护、传承和发展好民族传统文化,让他在乡村文族事业中发挥其更大的价值和作用,造福百姓。”而远在他乡的英莲老师知晓此事后,心里也感到无比地欣慰。
在不大的庵堂内,来自两市三县的二十多名艺术家有的打卡留影、有的仔细研读碑文、有的相互探讨壁画的寓意,虽然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但还是意犹未尽,流连忘返,在组织者的多次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之后,我们还先后参观了广发古墟和红六军团军临时法庭,还品尝了广发美食。参加活动的全体艺术家对这次组织的采风活动非常满意,并纷纷表示来年再重游。
马踏祥云呈瑞气,
峰披彩霞入画中。
一个觉醒的民族,必将是一个是伟大的民族!
一匹从困惑中走出的骏马,在新的时代的感召下,必将奔腾得更高更远!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曾文玉
编辑:刘芷希
本文为嘉禾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955/54/1542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