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嘉禾分站11月14日讯(通讯员:周应龙 李昭明)在广东东莞,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湖南嘉禾,人数逾十万,在这片制造业热土上拼搏奋斗。地域的联结让他们在异乡彼此依靠,但偶尔也因利益纠葛产生摩擦。如何化解老乡间的矛盾,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成为嘉禾县总工会驻东莞农民工维权服务站的重要使命。近年来,该站探索出一条“法律+乡音”的调解新路径,以乡情为纽带,以法律为准绳,成功化解多起纠纷,成为嘉禾籍务工经商人员信赖的“娘家”。
乡音调解,工伤纠纷终和解
刘某明是东莞市某搬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在一次工作中不幸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并鉴定为七级伤残。围绕工伤待遇问题,他与企业主争执不下。巧合的是,双方都是嘉禾人。维权服务站在了解情况后,主动介入,邀请双方信赖的乡贤参与调解。熟悉的乡音、共同的乡情,让原本对立的氛围逐渐缓和。经过多轮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和解,企业一次性支付刘某明16万余元工伤待遇,一场可能对簿公堂的纠纷在乡音乡情中圆满解决。
乡情斡旋,借贷矛盾巧化解
胡某与欧某同为在莞经商的嘉禾人,因一笔40万元的民间借贷产生纠纷,诉至法院。判决后,欧某未履行还款义务,胡某依法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僵局时,维权服务站的乡贤主动出面斡旋。他们从乡情出发,劝导双方各退一步。最终,胡某同意减让部分本息,欧某一次性支付22万元了结此案。目前,款项已全部支付到位。这起纠纷的化解,不仅避免了执行程序的漫长与成本,更修复了老乡之间的情谊。
法律护航,人道关怀显温度
广东某机械制造公司员工李某在出租屋内突发疾病死亡,因其是否属于工伤尚未认定,家属与企业主之间一度情绪对立。双方均为嘉禾老乡,维权服务站了解情况后,建议企业主先行支付人道主义慰问金9.7万元,同时依法启动工伤认定程序。这一建议既体现了对逝者家属的关怀,也确保了程序合法合规。目前,双方正依法推进后续事宜,矛盾得以有效控制。
“法律+乡音”,维权服务新模式
嘉禾县总工会驻东莞农民工维权服务站依托当地党组织设立,并与广东莞彰律师事务所合作,形成了“法律+乡音”的特色工作模式。一方面,服务站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帮助务工人员明晰权利义务;另一方面,乡贤以其亲和力与公信力,居中调解,促成和解。截至目前,服务站已成功化解嘉禾籍乡亲矛盾纠纷30余宗,提供法律咨询560余人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周应龙 李昭明
编辑:李婧宇
本文为嘉禾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955/58/1543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