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嘉禾文学二三事

来源:嘉禾网 作者:罗利生 编辑:李媛媛 2019-10-22 16:13:48
时刻新闻
—分享—

作协领导把《我和嘉禾的故事》征文发到我的手机上。读完,我和嘉禾的故事就排着队向我走来、走近。

嘉禾文韵厚重,人杰地灵。作家文人不断涌现。建国70年,我熟悉的大作家就有李沥青、罗鸿玉(古华)、肖建国等,他们都是从嘉禾这块热土起飞远航的。如今嘉禾还拥有一报一刊哩!这里浓厚的文学氛围,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嘉禾人。回想起我从一个白丁成为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我由衷谢谢嘉禾这块风水宝地!

上世纪80年代初,文学期刊春笋涌现。由嘉禾县文化馆主办、编辑,曾祥昌为主编的嘉禾文学期刊《珠泉刊》(墙刊)也应运而生。《珠泉刊》最早刊载在县百货公司左侧的墙壁上,16张大白纸,文图并茂。每天读者甚众,走一拨来一拨,人流不断。看的认真,看得仔细。

那天,我也在看。听到身旁几个人在窃窃私语:“害人了害人了。我们偷鱼的事,给人家写到墙报上去了”。“做不得了做不得了”。

“算了算了。明天不搞了。”原来,是李淼写的一篇小小说《丰和圩的鱼市场》。圩日,一个人半蹲着,手在大盆里捞着鱼,但他并不买。贼精贼精的,瞄到机会,立即把鱼从屁股下往后甩,身后的人接到鱼,放进另一个人的黑袋子里。走。描写细腻,惟妙惟肖,还配了图。

啊哦,匕首!利剑!

我把情况告诉我们的老哥李水洋。问:李淼是哪人?他眯眯笑,顿了顿,慢慢说,“西沙耶(是我耶)。李淼是我的化名。这些人呀,最坏。市场就是给他们搞坏了。人家趸点鱼卖,也不容易啊。”

水洋老哥是我们的文友,年纪比我们大,发过文章写过中篇。水德、继惠、光前,还有肖建国回来时,我们总是在他家聚会。他是工程包头,经济活。我们的文学沙龙、笔会、表彰奖励会,他总是慷慨解囊赞助。《珠泉刊》主编、文化馆长曾祥昌曾感慨地说:“好多事情都搭帮他帮忙,不然,笔会、讲座、作者的奖金、稿费,不够啊”。后来,《珠泉刊》又搬到嘉禾灯光球场靠公路边的墙上,这两个地方的墙面,都是水洋老哥义务粉刷的。出工出力出材料,难能可贵!

我离开嘉禾后,水洋老哥去世。我和水德写了纪念文章,借《郴州报》表达我们的哀思和怀念。

《珠泉刊》刊小影响大,来稿逐渐多起来。有时如潮。我们几个作者应邀又做了业余编辑。初审。我还兼了用毛笔抄稿,发稿。双月《珠泉刊》成了月刊。曾馆长说,再困难也要办下去。曾馆长是在用心办刊,用洪荒之力扶持文学作者快快成长、成熟、高飞。每年终了,文化馆要给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了文学作品的人发奖金。县政府给的钱?宣传部雷部长说“没有。这是人家文化馆自身创收的钱呢。”

记得我写了一个类似反腐的小说,《珠泉刊》发了。单位领导对号入座,直逼《珠泉刊》确认作者、找出原稿,要把我的职务撤掉。《珠泉刊》顶住压力,据理力争:“文学虽然源于生活,却是高于生活的。请不要对号入座,文中局长只是个文学化了的人物形象。”此外,又积极向市文联汇报情况。迫于外力,单位也没有再过问了。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和好梦,但这种理想的实施和实现,自己身努力和奋斗固然重要。然而,环境、背景、和氛围,真的是颇为珍贵的。今年桃花为何不艳?没阳光多雨水。那时,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对我们相当关爱,就连街上会面,第一句话就是,有新作吗?作神啊。年初动员会人人要表态,亮创作计划。那时我就立言,要发中篇小说两个以上、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有压力就会出动力,十多年后,我的立言实现了。一个1969届的“文革”初中生,近似白丁啊。我知足!我很是怀念嘉禾的文化氛围。

70年走来,嘉禾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有文联、有作协、有刊物,有机构,有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指示领航,嘉禾文艺必将迎来文学新时代的大繁荣,大丰收。


来源:嘉禾网

作者:罗利生

编辑:李媛媛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2019/10/22/61452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