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学的路

来源:嘉禾网 作者:曾艳芳 编辑:李媛媛 2019-10-24 12:55:53
时刻新闻
—分享—

●曾艳芳

每次回乡下老家,荆林大桥是必经之路。到了桥上,就差不多走了一半的路程。站在桥上看两岸金黄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庄稼,心底油然而生一种亲切。

我出生在嘉禾县珠泉镇横洞村,自打记事起,从我的家乡到县城,走近路的话,就必须要经过隔壁村车头背和荆林村,然后在钟水河的荆林渡坐渡船过河。从这条路走,大概是六七里路的样子,不算远,但因为有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有诸多不便,且春季发大洪水的时候船工不敢摆渡,就只好绕道车头桥走公路,那就得多走一倍多的路程。

小学四年级,我从村小转学到珠泉完小,这条路成了上学必经之路。那时候,车头背、荆林和枧头三个自然村合起来作为一个大队,渡船是大队的,三个村子分别派一户人家轮流摆渡,渡口就在现在荆林大桥的位置。每日傍晚,船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将渡船栓锁在河东岸的锚上,就是现在桥东下面靠西的位置;如果是轮到车头背的人摆渡,那渡船傍晚时分就得逆流而上,划到车头背村口的码头停靠,第二天早上从码头顺流而下,再划到荆林渡口,渡来往行人和过河劳作的村民。车头背码头和荆林渡口从河面看相隔有大约1500米到2000米的距离,我曾在雨天里从车头背码头上船,一直坐到荆林渡西岸的渡口下船。那时河的两岸都种着青皮甘蔗。甘蔗林在雨天里静默着,长长的、剑一样的叶片片片昂扬向上,被雨水冲刷后,闪着晶莹的光;绵绵细雨像一层薄雾飘荡在空中,多了一层空濛与梦幻;渡船上沉默的船工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默默地划着桨摇着橹, 三两个行人撑着五颜六色的雨伞,不适发出轻快的笑声。渡船载着我们,由河中间顺流而下,像一条兴奋的大鱼,在雨中将河水兀自犁开,自顾前进;船尾的河水在浆和撸的搅动下欢快地歌唱着……此情此景,是那样宁静祥和,如梦如幻……我的心被融化了——这是多么诗情画意的场景,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山水画啊!这里的人们生活在天然公园里,呼吸着如此甜美新鲜的空气,沐浴着如此和煦的微风,他们勤劳善良、乐天知足,浑然不知自己沉浸在幸福里,真是令人艳羡啊!

近日,在“学习强国”上读到一篇“四川广安‘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经验推介文章,心想,当年的钟水河畔,荆林渡口,不就是“产区即景区、田园即公园、产品即商品”吗?虽然那个年代没有这样的提法,但它给人的感觉却实实在在就是这样的,或者说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如今,正是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利好时期,钟水河,嘉禾人民的母亲河哪,这正是你利用自己的先天优势大展宏图、大显身手的时候啊!

这样想着,晨光里,在车头背的方向,我看到河中央漂着一艘捕鱼的小船,有人站在船头撒网。他撒网的动作那么干净利落,那么潇洒自如。过了一会,又见他慢慢地收网,一定是网到大鱼了!这么快,真是意外的惊喜!今晚他们一家人又可以在灯下小酌几杯啦。这扑面而来的浓郁的美好生活气息,撞开了我记忆的大门。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珠泉完小读小学五年级。

那天我从家里紧赶慢赶赶到河边,本想赶上第一趟渡船,却不料等我赶到河边的时候渡船已经到了河中间。我知道,船到了对岸,如果对岸没人来这边,船一般都会停一会,等等看有没有人回这边岸上,那样就会耽误很多时间,等我赶到学校肯定就会迟到了。我心里急得不行,正懊悔路上没跑快点。这时正好看见一位老伯拿着渔网往河边停靠的渔船走近,我急中生智,赶忙跑到那位老伯面前,央求他用渔船带我过河。老伯不说话,看了我两眼,目光落在我肩挎的书包上,问道:“在城里读书?”“嗯,等渡船开回来的话,我就会迟到了。”我祈求地望着他。他上了船,收拾好船上的东西,到船尾握住浆,说:“上来吧,在船头坐稳,别动。”

我急忙高兴地上船,却因为兴奋,动作幅度太大,船剧烈摇晃起来,吓得我尖声大叫。老伯笑了,说“别怕,坐在船头的中间,千万别动,也不要左右摇晃,一下就到了。”果然,我坐着一动不动,船便不再摇晃。老伯娴熟地划着桨,小小渔船在清澈的河水里像鱼一样快速向岸边游去,不一会就把我送到了岸上。

还有一次,也是类似的情况,等我赶到河边,渡船已经到了河的中间,急得我快要哭了,就见一位大叔拿着汽车轮胎似的河边村民专门用来麻鱼的皮划艇向河边走来。我问他可否用皮划艇带我过河,他看一眼我的书包,问我怕不怕,我说有点怕,但怕也没办法,没赶上第一趟渡船,上学肯定会迟到。他说:“你上来吧,坐着别动,手抓住边沿,身子不要左右摇晃。”我自然听他的话照做,小心翼翼地,倒也安然无恙。但皮划艇划到河中间的时候,看着河面波光粼粼的水就要平齐皮划艇的边沿,我心里紧张极了,大气都不敢出,直到安全到岸,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大大地舒了一口气,急忙向学校跑去。

四十年过去了,如果那位大叔和老伯健在的话,应该八十多、九十高龄了,他们过得好吗?很懊悔当时没有记下他们的名字,现在想报答他们却不知从何做起。

从桥上下来就是荆林村。迎面看到堂侄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背着书包跑得气喘吁吁。听到我叫他们,他们站住了,不停地用手擦汗。我问他们“你们家不是有车吗,怎么不坐车?”他们互相看看,笑了,异口同声地说:“爸爸的车在后面。”说话间就跑到了桥上。我很纳闷。堂侄自己在城里电信部门上班,侄媳妇在城里开店卖手机,夫妻天天开车进城,怎么让孩子跑着上学?这三个孩子两个上小学,一个上初中,如此懂事,真不简单。这样想着,不一会就到了车头背。车头背村口当年漂亮的石阶码头已不复存在,现在已改建成河堤兼村民健身用的小广场。在广场的边上,堂侄的车就停在路边,他正从驾驶室伸出头跟路边的熟人聊天,侄媳妇坐在副驾驶位低头看手机。我问她“小孩去上学,怎么不坐车呢?你们自己也到城里去上班,还让他们跑得那么辛苦。”她爽朗地笑道:“你说这个事啊,我家几个孩子平时运动少,个子不高还偏胖,身体素质需要加强,让他们自己跑步去上学,算是锻炼身体,反正现在的水泥公路宽敞平坦,也就六七里路的样子,累不着他们。不像姑姑你们读书那个时候,路不好走,雨天里坑坑洼洼的,满是泥泞。”原来如此,真是用心良苦啊!我不禁竖起大拇指,夸赞他们是有远见的父母——时代不同了,现在人们的物质条件好了,孩子们生活安逸,容易丧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这对他们的成长未必是好事。侄子家的孩子们遵照父母的要求,有车不坐跑步去上学,锻炼的不仅是身体,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啊!目送他们的车远去,好一会我都沉浸在一种遐想里:如果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也有这样宽敞平直的水泥公路,也有这样结实雄伟的大桥……但这样的场景,当年的我们是不敢想象的啊!

万千感慨中,我信步来到河堤边上,眺望对岸,记忆深处几次从车头背码头坐渡船去上学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早晨,我们村在城里读书的七八个人都聚集在车头背码头停靠渡船的地方等船工来开船。河边的风刺骨地冷,刮在身上像刀割一样;大冷天站在河边等人,脚趾头冻得失去了知觉。大家不停地跺脚,双手捂着口鼻不停地哈气,以此来取暖。等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还没见船工的影子,大家开始不安起来。就有人问是否有人知道船工住在哪里。我和姐姐(姐姐当时在城关中学读初中)是知道的,船工就住在码头对直走进村那条路上去十几个台阶左边的两间红砖瓦房里,虽算是村子中间,但离河边不算太远。我和姐姐自告奋勇地去叫船工来开船。

村子里出奇的静,许是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村里人觉得起来也无所事事,乐得多睡一会的缘故。却不料到了船工家门口,刚喊了几声,还没听到船工应答,他家的狗就狂吠起来。开始是一只狗两只狗在吠,接着几乎全村的狗都围拢来了,那叫声那架势吓得我们姊妹两差点背过气去!好在这时船工大叔起来开门了,睡眼惺忪地说:“冷死人的天呢,怎么这么早?”转身拿了一根扁担出来,在地上用力顿了两顿,嘴里呵斥几声,把所有的狗都吓跑了,然后拿着钥匙带我们一起到码头摆渡。他先站在船头用竹竿抵在岸上,将船撑离了码头,到水比较深的地方后,才到船尾摇橹或划桨。这时一位在嘉禾一中读高中的大哥哥对他说:“大叔,麻烦你把我们送到河对岸吧,我们好赶去学校。否则等你把船开到荆林渡口才让我们下船,我们就要迟到了。”船工大叔也不说话,默默地按大家的要求把船尽快划到对岸,让我们下了船,他再折转身顺流而下将船划到荆林渡口去。

过了几日,还是寒风凛冽的早晨。我们这一群人又因为在车头背码头等船工开船而聚齐了。左等右等不见船工来,而因为有了上次被村里的狗围攻的教训,我和姐姐再也不敢进村去叫船工了,就想让他们男生去叫。谁知一个调皮的男生说:“那么多狗围着乱叫,谁还敢进村啊?万一被狗咬了怎么办?干脆我们把锁砸了,自己把船划过去。”

说干就干!他们真的找来一块石头,把锁砸了,解开锁链,等大家都上了船,有人站在船头,用竹竿抵住河岸码头上的石头,两手用力撑,将船驶离了码头。然后又有人到船尾摇橹、划桨……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顺利,可到了河中间,船却怎么都不听使唤了,只在河中央直打转。我们坐船的人干着急,却又不敢说话,而那几个划船的男生却并不着急的样子, 也许毕竟是河边长大的孩子,虽然没有划过船,但天天坐船呢,看也看会了大半 ——只见他们摸索着调整方向:船头撑竹竿的,左边不行换右边,船尾摇橹的和划桨的,顺时针方向不行换逆时针方向……慢慢地,船终于向岸边靠拢了。

就在我们满心欢喜要下船的时候,却发现船其实并没有真正靠岸。船头离河岸还有一小段距离呢,它已经陷在河边的淤泥里,再也没有办法前进哪怕一小步了。那两个在嘉禾一中读高中的哥哥和在城关中学读初中的高个子哥哥从船头一跃,就跳到了河岸的田埂道上,我和姐姐,还有另外几个城关中学的男生因为个头矮小,跳不了那么远,就只好脱掉鞋袜、挽上裤腿下到河里,踩着淤泥淌水上岸了。那是三九严寒的冬天啊,寒风刺骨,河水更是透骨地冷!上岸以后,我们哆嗦着先在路边扯一把草将腿脚上的淤泥搽两遍,再用裤腿蹭干净,穿上鞋袜,奋力向学校跑去。姐姐边跑边说: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难啊,平时看船工划船毫不费力,怎么自己来划,几个人都划不好呢?不能准确靠岸,那么冷的河水,差点冻死我啦!

看事容易做事难,这个道理我记住了;当年那河水透骨的冷我是想忘也忘不了啊。现在,河对岸黄灿灿的油菜花在春风里欢快地舞蹈着,我享受着眼前的美景,回想起往事,不知道当年的船工和村民们看到渡船的锁被砸,船被划到对岸后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骂我们了吗?后来是怎么把船从对岸划过来的?这事给他们增添了多少麻烦啊,现在想来真是惭愧!

离开车头背进到自家村子(横洞村),看到表叔眯着眼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我叫了一声,他却丝毫没有反映,也许是年纪大了,耳背,我便不再打扰他,继续往村里走,耳边回响起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偶遇表叔一起坐渡船,下得船来,表叔说:“这条路被你们这群人踩烂了、磨平了,看你们有几个人能走出去。”

从这条路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看看,去展示身手,这是当年我们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这条路,这条河,这个渡口,曾经的我们天天在丈量,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因为我们相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条上学的路啊,不管它曾经多么泥泞,多么坑坑洼洼,多么不方便,它见证了我们求知若渴的少年时光,见证了我们为前途命运奋力拼搏的学生时代,它托起了我们人生的梦想。当年天天走这条路上学的我们这群人,现在有的是博士生导师,有的是大学教授,还有中小学教师、校长和医务工作者,也有的是政府官员,还有成功的商人和农民企业家。他们在各行各业辛勤耕耘,有的还被评为了省市劳动模范。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所在行业的佼佼者,为伟大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学的路啊,如今你托了嘉禾城乡建设一体化的福,从逼仄泥泞的田埂小道、坑坑洼洼的山路,摇身一变成了宽敞平直的水泥公路;过去要靠船工风餐露宿摆渡才能过河,如今钢筋水泥大桥横跨大河两岸,天堑已成通途!乡亲们时常念叨的“隔河隔千里”的诸多不便已不复存在!桥下来往穿梭的小船里,载的是慕名而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河中撒网的村民,是村里的老乡在享受他们幸福的闲暇时光。河畔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色、河岸美丽的风光和众多植被吸引了众多权威专家前来考察,人们赞叹有加,并且传来捷报:嘉禾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已于2017年元月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下文批复!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试点建设,迎接验收!我家乡的乡亲们哪,这不仅是你们的荣耀和福祉,也是我们全县人民的荣耀和福祉!上学的路啊,你是祖国繁荣昌盛的一个小小缩影,你是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红利的一个明证。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你将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插上国家湿地公园的翅膀,吸引更多欣赏你的目光,为两岸淳朴的人们送来更多更好的福利,因为这是一条越走越宽敞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我爱你,上学的路!我爱你,可爱的家乡!我爱你,家乡淳朴的人们!


来源:嘉禾网

作者:曾艳芳

编辑:李媛媛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2019/10/24/614963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