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座山,不妨从摩崖石刻开始。摩崖石刻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明,跃动着民族的根脉。自汉代以来,先人们在各名山胜地的岩石上刻字造像,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特别是镌刻在山间的摩崖石刻流传至今,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嘉禾县城西九老峰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内宽阔,洞中有洞。相传,天降嘉谷时,神农氏白天教耕于禾仓堡,晚上就归宿于洞内,因五行之中丙丁属火,神农为火德王,后人为纪念神农,便将该洞称之为“丙穴”。清光绪21年(1895年),嘉禾知县刘爔题“丙穴”二字刻于洞口石壁上,“丙穴”一名沿用至今。穴内有鱼,随水流而出,鱼味香嫩,故又称“丙穴佳鱼”,为嘉禾旧八景之一。丙穴四周环境优雅,风景宜人,丙穴冬暖夏凉,水流潺潺,凉气沁人,是避暑的良地。古时有达官文人到此游览,意犹未尽,诗兴大发,吟诗作赋,并刻于石壁之上,形成了今天的丙穴摩崖石刻。
现存三处摩崖石刻均在洞外,其中“丙穴”石刻:长55厘米,高35厘米,右落款光绪乙未(公元1895年)。左落款皖北刘爔题,为阴刻楷书,字迹清晰。正上方摩崖石刻:长140厘米,宽70厘米,碑文从右至左竖刻,共18行166字,为行楷,个别文字无法辨认,刻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嘉禾知县朱德龙题。全文如下:“饮马郴江猎战场,文驰露布赋长杨。无端来射南山虎,拨弩张弓兴更狂。释剑归来竟佩牛,仳离草□此句留。登车揽辔澄清志,付与珠泉万古流。曾泛楼舷出洞庭,又来五岭踏云嶒。岿江未枑莼湖浪,无限青山侣陆城。江表孙吴怕□张,两河鼙鼓动渔阳。东南半壁留遗孑,且卧苣城□上湘。寐历郊圻长绿芑,闲搜丙穴网嘉鱼。我来岩石顽如故,惟怅冯欢叩铗无。
民国十四年杪知嘉禾县事醴陵朱德龙。”
右上方摩崖石刻:长105厘米,宽60厘米,从右至左竖刻,共113字,阴刻楷体,字迹清晰,刻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嘉禾知县熊谦吉题,全文如下:
“迩来六月宰嘉禾,今听闾阎五袴歌。道不拾遗田不废,卖刀都是买牛多。宦海飘零记廿年,偷闲戎马漫筹边。自来治术无奇巧,种遍桑麻劝力田。心地光明性复平,来寻水石证三生。壬源丙穴应知我,流水常清石作声。
民国甲子适土匪劫城之后承乏南来明年大治书此以志
知县事熊谦吉”
洞内刻诗四首,分别为:
“从来名宦喜游山,览景寻芳到水湾。踏破嘉鱼名胜景,满城春色便开颜。 湘南护国军 李澍溶题”
“宦海茫茫不起波,黎民安堵乐如何?刚逢春景宜人祭,丙穴游来豪兴多。 民国六年丁巳春李正月与邑尊洪金如老生游丙穴洞口”
“两三知己好寻山,怪石巉岩浅水湾。百卉逢春随意绿,乾坤依样又开颜。东亚天民道县吴景东题 ”
“步李君澍溶韵平生最不耐奔波,金线频年唤奈何。闲著芒鞋询胜地,沧州一啸句无多。”
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一文化遗迹,2012年7月,嘉禾县人民政府将“丙穴石刻”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0月在丙穴旁为其立牌。
扫码收听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嘉禾人自己的广播电台!
在嘉禾就听FM101.6
制作: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刘畅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红网嘉禾分站
编辑:唐麒斌
本文为嘉禾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842/53/14190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