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委巡察机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政治巡察定位,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创新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发现收集、联动整改、常态长效三项机制,通过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小问题”,赢得民心向背的“大政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聚焦民心民意,创新全覆盖问题发现收集机制
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嘉禾巡察机构在工作实践中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全覆盖倾听人民呼声、了解民意、发现问题。一是网络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广泛利用公众号、百姓呼声等巡察线上平台,发布巡察公告,畅通信访渠道,让更多群众了解巡察的政治目的、内容方法,让群众知晓,请群众参与,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清单台账,逐件交办细查,赋能智慧监督。二是上门问。做到“大喇叭”到村、“宣传单”入户、“铁脚板”到人、“小信封”到心的方式,顺应群众不同生活规律,开展“约访”“晨访”“夜访”,踏访田间地头、走访企业商铺、寻访务工人员,带着民生问题进村入户与村民攀谈,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让群众感受到巡察工作就在身边,增加对巡察工作的信任和预期。三是下沉察。认真落实“六必看”“六必访”“六必谈”,重点了解人民群众出行、就学、医疗、住房等具体困难,重点关注政策落实、资金发放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切实做到人民群众痛恨什么、反对什么,就重点巡察什么、纠正什么。如2024年县委巡察组进驻后发现,被巡乡镇存在年满80岁的老人没有享受高龄补贴的问题。于是巡察组立即全面排查,形成清单交办被巡乡镇,督促完成该镇45名老人享受高龄补贴。
二、聚焦民生民本,创新全要素问题联动整改机制
基层民生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嘉禾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联动,组织相关部门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相互联动推动问题整改。一是通报发动。对于群众反映需县级部门共同推动的简单“急难愁盼”问题,县委巡察机构将其纳入边巡边改、立行立改内容,通报给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分析研判、会商会办、制定方案,通过“双协调”“双交办”“双督促”,确保问题立行立改,让群众在快交办、快响应、快见效中看到真真切切的改变。二是统筹推动。对于涉及多个部门、较为复杂的问题,巡察机构将问题提交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充分考量财政可承受力、整改可预见性、群众认可度等因素,统筹协调相关单位推动解决。三是快速联动。全要素统筹相关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全周期建立完善整改责任体系和制度流程,推动巡察整改信息互联、良性互动、优势互补,释放叠加效应。如巡察发现我县部分乡村位置偏远,一直未通城乡公交,群众反映较大。巡察机构立即将问题反馈至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交通、运输、当地政府等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研讨方案,拟定路线,确定停车坪和候车亭,开通城乡公交车,实现群众祖辈在家门口乘坐公交车的夙愿。
三、聚焦民权民利,创新全方位整改常态长效机制
对基层巡察效果怎么样,老百姓感受最为真切。嘉禾县把群众“答不答应、高不高兴”作为评估整改是否到位的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巡察整改监督,建立健全“管长远”长效机制。一是未巡先改机制。县委巡察机构根据不同轮次、不同对象中“反复出现”涉及群众利益的共性问题,前移巡察整改环节、优化程序,启动“未巡先改”机制。重点根据巡察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制定《未巡先改问题清单》,要求相关单位先行开展自查自纠,对照清单未巡先改、同类同改。二是巡察建议机制。根据巡察发现突出问题,结合群众需求,深入查摆问题背后的行业性、系统性、领域性风险,向相关县直单位、行业部门发放《巡察建议书》,助推巡察整改走深走实。2024年嘉禾县对于村级违规发放救助资金、耕地补贴发放不规范等问题,制发4份巡察建议书,推动17个突出问题的系统整改。三是群众评议机制。通过组织召开巡察整改评议会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请群众对整改质效进行评价打分,让群众“沉浸式”监督整改走深走实。不断优化群众评议流程,做好评前事项收集、审核、公示等准备工作,评后落实督办工作,确保群众评议高质高效。2024年嘉禾县组织对8个单位巡察整改开展群众评议,群众满意度达99.2%。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曹日忠
编辑:刘芷希
本文为嘉禾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854/62/1439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