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烽烟,回到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讲述一个诞生于南粤学府、扎根于嘉禾热土,最终为湘南解放立下功勋的革命团体——红鹰社的故事。它如同一只振翅翱翔的雄鹰,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点燃了照亮禾仓大地的革命火种。
1948年6月,中国大地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在千里之外的广州中山大学,几位胸怀救国理想的湘南籍青年学生——袁理凡、刘兆立、黄驭白、李济农和嘉禾籍的李莎青,在党的指引下,秘密召开了一次决定性的会议。他们深刻认识到,要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必须拿起武器,在湘南发动武装斗争。6月26日,一个以武装斗争为宗旨的秘密外围组织——“红鹰社”正式诞生了!“红”,象征着革命;“鹰”,代表着勇猛无畏、搏击长空;“社”,寓意着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他们约定,毕业后立即返回湘南家乡,分头开展革命工作。
肩负着党的嘱托和“红鹰社”的使命,1948年8月,李莎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嘉禾县广发镇楚江村。此时的嘉禾,已整整十年没有共产党的组织活动,反动势力猖獗。时任少将旅长的伪县长李紫卿、军统特务郭墨涛、交警少将总队长雷中和等反动头目盘踞于此,招兵买马,横征暴敛(即“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白色恐怖笼罩大地。李莎青选择楚江村作为起点,不仅因为这里是他的故乡,更因为这里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1934年,萧克将军领导的红六军团西征时就曾在此宿营,设司令部于月亮山(今广发中学)。
李莎青的革命工作,从两个方向悄然展开。一方面,在知识分子中播撒火种:他串联了县立中学教员李沥青、后来担任广发中心小学校长的李华春等人加入“红鹰社”。另一方面,他深入贫苦农民,在楚江村找到了最坚定的依靠力量——饱受压迫的长工、轿夫。长工李开良成为他发展的第一个骨干,通过“以苦引苦”的方式,李开良又串联发动了李德良、李天祥、李天固、李天冬等一批赤贫农民。到1949年,嘉禾的“红鹰社”成员已发展到64人,建立了以李华春(广发)、李沥青(田心)、李寰熙(城关)、毛中心(袁家)、李海如(大塘)、李享昌(忠良)、彭国基(莲荷)等为片负责人的组织网络。他们利用教师身份、家访、刻谱等作掩护,秘密调查敌情、宣传革命真理、印发传单标语。
“红鹰社”的核心任务是“搞人、搞枪、搞经济”,为武装暴动做准备。他们巧妙运用统战与策反策略,李莎青亲自做工作,成功争取了广发乡伪自卫队队长李天禧(后入党)。李天禧及党员、社员们通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几乎将这支三十多人枪的地主武装完全掌握,待命起义。同时,派李万瑞打入县自卫队刘杰部,任中队长,掌握二十多条枪;李享昌等人则利用宗族矛盾,从新田塘罗、欧家窝两村弄到了几十条枪。
通过社员李寰熙,成功争取了辛亥革命元老、在嘉禾极具威望的李国柱先生。李国柱不顾年迈体衰,多次劝说伪县长李紫卿认清形势,放下武器,并写信策反郭墨涛、雷中和等人。这为后来的和平解放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老革命毛中心(曾参加湘南起义,护送萧克上井冈山)以传耶稣教为掩护,担任重要交通员,顶风冒雨穿梭于嘉禾、临武、郴州的山间小道传递情报。农民党员李德良、李开星等人,常化装成挑夫、小贩,将密信藏在斗笠夹层、鞋底甚至写在脚板上,穿越封锁线,确保了与上级党组织(临桂嘉工委、湘南支队独立大队)的紧密联系。
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8月,长沙和平解放。红鹰社的工作重心也根据上级指示,从积极准备武装暴动,迅速转向全力推动和平解放。李沥青在广发中心小学秘密刻印《迎接和平解放嘉禾告全县父老兄弟姐妹书》;城关的社员在小溪阁楼(现老人民医院内)赶印《迎解快报》和标语口号,准备迎接大军的到来。
时机终于成熟,1949年12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6军136师奉命解放嘉禾。师部先遣侦察连长陈国钧秘密抵达广发,与“红鹰社”负责人、广发中心小学校长李华春接上头。红鹰社立即行动:
提供情报与向导:李华春提供了珍贵的《嘉禾县志》木版地图。党组织派出党员李天祥和两名熟悉地形的农民,随侦察员前往新田,向406团首长详细汇报嘉禾敌情、地形。12月4日,李天祥作为向导,引领大军从新田经宁远保安进入广发楚江村。
敦促投降:12月5日清晨,党员李开星携带406团首长签署的《敦促伪嘉禾县国民党代县长李紫卿投降书》,冒死奔向县城。虽因敌军封锁严密未能进城,信件被他机智藏于北门外小桥石缝(后被寻回,成为珍贵文物),自己不幸被溃兵抓作挑夫,后虽逃脱,但因积劳成疾,嘉禾解放后不久即病逝,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迎接大军:由李天祥、李华春作响导,406团兵分两路向嘉禾城挺进。沿途,“红鹰社”社员和群众早已贴满欢迎标语,备好茶水。当大军兵临城下,李紫卿在李国柱的劝说和强大军事政治压力下,最终下令打开城门,缴械投降。
1949年12月5日(农历十月十六日)下午四时许,这是一个永载嘉禾史册的时刻,中国人民解放军406团未发一枪一弹,胜利进驻嘉禾县城,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东门城头冉冉升起!嘉禾——和平解放了!“红鹰社”数年的艰苦斗争和卓有成效的统战策反工作,在这一刻结出了硕果,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嘉禾人民的生命财产,使这座古城免遭战火涂炭。
嘉禾和平解放后,“红鹰社”完成了其光荣的历史使命。1950年8月,以原“红鹰社”和地下党骨干为核心,中共嘉禾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四区楚江支部在楚江村正式成立,李莎青同志任书记。红鹰社的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继续传承。
回望那段峥嵘岁月,“红鹰社”从珠江畔的学府中孕育理想,在楚江村的红土地上扎根成长,最终啸傲湘南,为嘉禾乃至湘南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是在党的领导下,由进步知识分子发起、与工农群众紧密结合的革命先锋。它重建了嘉禾党的组织,点燃了武装斗争的火种,成功运用统战策略促成了和平解放,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李莎青、袁理凡、刘兆立、黄驭白等发起人,李沥青、李华春、李寰熙、毛中心等骨干,以及李开良、李德良、李天祥、李天固、李开星等英勇的农民党员和社员们,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镌刻在嘉禾的红色丰碑上,成为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红鹰展翅,精神永存。
扫码收听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嘉禾人自己的广播电台!
在嘉禾就听FM101.6
制作: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编辑:李婧宇
本文为嘉禾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941/62/1516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