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歌之乡,打开声音档案,一起来品味嘉禾民歌背后的故事,大走近家好,我是某某,欢迎收听由嘉禾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嘉禾民歌》,今天节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嘉禾民歌背后的故事之《嘉禾伴嫁歌中的女性力量与深情独白》。
2、走近民歌之乡,打开声音档案,一起来品味嘉禾民歌背后的故事,大家好,我是某某,欢迎收听本期《嘉禾民歌》,今天节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嘉禾民歌背后的故事之《嘉禾伴嫁歌中的女性力量与深情独白》。
今天节目我们将带您沉浸式体验嘉禾伴嫁哭嫁歌中,女性用歌声构筑起的独特世界——一个完全属于她们的“主场”。
在很多地方的传统婚俗中,新娘往往是沉默的、被安排的。但在嘉禾,姑娘们从出嫁前夜开始,就用歌声“说话”了。她们不是默默地哭,而是有腔有调地“哭”,有词有曲地“唱”,把离家的不舍、对父母的感恩、对未来的期待,甚至对命运的小小“挑剔”,全都融进了歌里。
举个例子,您可能听说过一些地方哭嫁,更多是母亲抱着女儿落泪,话语不多。但在嘉禾,伴嫁哭嫁更像是一场“女性歌会”。十几个、甚至三四十个伴姑围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接力对歌,内容丰富多彩——不像某些传统仪式中女性只是陪衬,在这里,男性成了“后勤人员”,而女性,是绝对的主角。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嘉禾伴嫁中的一个特别习俗:结婚前一日,男方得要提前准备好“三样礼”——“唱歌猪”“唱歌烛”和“唱歌钱”,派小伙子抬到女方家。这“唱歌猪”是给伴姑们加餐的,“唱歌钱”是致谢的,“唱歌烛”则要把歌堂照亮。要是礼数不周,女方的姐妹团可不依,连媒人都要挨念叨。您看,平时也许是“男主外”,但在出嫁这个重要时刻,女性却掌握了自己的话语权和仪式节奏。
更特别的是,整个伴嫁哭嫁过程,没有男性参与表演。就算是父亲、兄弟坐在一旁,也只是默默听着。比如有一首哭嫁歌中新娘唱道:“爹爹为我辛苦半辈子,女儿出嫁心难安……”父亲也许会抹眼泪,但他不会接唱——因为这个舞台,自始至终属于女性。
这种“全女班”的场面,和我国北方一些地区“闹新房”男女混杂嬉笑、或华东地区“贺新郎”时男性主导唱歌的场景,非常不同。嘉禾的女性,用歌声暂时挣脱了日常角色的束缚,不再是“附属”,而是情感的抒发者、仪式的主导者。
为什么说她们是在用歌声抗争呢?比如有一首经典的伴嫁歌这么唱:“石头开花马生角,铁树开花我离娘亲……”看似是哀伤,实则用“不可能之事”暗示不愿离开家的倔强;再比如,“他家郎君若欺我,我有姐妹做靠山”——歌声里不仅是告别,更是自立和互助的宣言。
这些歌,不是随便编的,它们有古老的调子,却有鲜活的词。一代代嘉禾妇女口口相传,不断加入自己的心情和遭遇。她们借此构筑了一个短暂却坚实的“自主空间”。仪式会结束,姑娘也会出嫁,但在那一夜,她是歌者,是主角,是情感完全属于自己的女性。
正如这首嘉禾民歌《这是嘉禾》所唱,歌曲中有离别、有不舍,更有嘉禾女性独有的韧性与温度。这些歌声,穿越岁月,依然响亮;这些情感,细腻真实,让人动容。
嘉禾伴嫁哭嫁歌中女性的“主场”。是嘉禾女性用歌声守护情感,藉仪式表达自我的方式,哪怕仅有一夜,那一刻的自由与独立,也足以成为照亮漫长人生的温暖星光。
本期的《嘉禾民歌》就到这里,节目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嘉禾伴嫁歌《这是嘉禾》,我是某某,感谢您的收听下期节目再见。
扫码收听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嘉禾人自己的广播电台!
在嘉禾就听FM101.6
制作: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编辑:李婧宇
本文为嘉禾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943/59/1528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