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图书馆,跨越岁月的精神灯塔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李仙瑰 编辑:李婧宇 2025-11-19 15:49:51
—分享—

在我人生的前二十年里,“图书馆”是一个只存在于课本和他人描述中的模糊词汇。生长在嘉禾县的小乡村,童年的娱乐是田埂上的追逐嬉闹,求知的途径唯有课本和偶尔借来的旧书。那时从没想过,会有这样一个地方,能让无数本书籍静静陈列,能让陌生人因共同的热爱而相聚,更能成为跨越岁月、照亮两代人成长之路的精神灯塔。直到十六岁那年,我背着行囊远赴长沙求学,第一次推开校园图书馆的大门,才算真正与这个充满魔力的地方相遇。

那是一个初秋的午后,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书架间投下斑驳的光影。馆内静得出奇,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偶尔响起的翻书声,以及空调送出的轻微风声。一排排书架像整齐的森林,承载着古今中外的智慧,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特有的油墨香与陈旧书籍的温润气息。我小心翼翼地穿行在书架之间,指尖轻轻拂过书脊上一个个陌生又诱人的书名,仿佛在与无数先贤对话。找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随手抽出一本《百年孤独》,当文字顺着目光流淌,外界的喧嚣瞬间被隔绝,只剩下故事里的悲欢离合在心中激荡。从那天起,图书馆成了我中专时光里最依恋的角落。

没有课的日子,我总会早早来到图书馆,在开馆的第一缕晨光中翻开书页。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让我懂得了奋斗的意义,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让我窥见人性的复杂与美好,钱钟书的《围城》教会我辩证看待生活中的困境。那些在图书馆度过的时光,安静却充满力量。在那个纯粹的环境里,没有外界的干扰,没有琐事的牵绊,专注力被无限放大,一本书、一个下午,就能收获满心的充盈。往往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色就暗了下来,合上书时,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有一种心灵被滋养后的踏实与安宁。也就是在那时,我在心底默默许下心愿:将来有了孩子,一定要带他走进图书馆,让他也感受这份纯粹的书香气息。

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嘉禾县工作、结婚、生子。生活的琐碎与工作的忙碌填满了日常,但对图书馆的热爱从未消减。只要有空闲,我就会带着孩子去县里的老图书馆。那座老旧的建筑藏在县城的角落里,没有醒目的招牌,没有舒适的环境,甚至连基本的空调和暖气都没有。夏天闷热难耐,只能靠一台老旧的吊扇转动带来些许凉意;冬天寒风刺骨,我们裹着厚厚的棉衣,依然挡不住从窗户缝隙钻进来的冷风。可即便是这样简陋的条件,也挡不住人们对知识的渴望。

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的寒假,大儿子正念高三,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为了能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他主动提出要每天去老图书馆自习。我起初有些担心,冬天的老图书馆实在太冷了,生怕他冻坏身体。可儿子却笑着说:“妈妈,图书馆里的安静是家里比不了的,在那里我能静下心来学习。”就这样,那个寒假,儿子每天清晨准时出门,踏着寒霜走向图书馆,直到傍晚才顶着夜色回家。

我偶尔会去图书馆看他,推开门,只见不大的房间里稀稀拉拉坐着十几个人,大多是备考的学生和自学的成年人。大家互不打扰,各自埋头于书本之中,空气中只有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响。儿子坐在靠窗的位置,眉头微蹙,神情专注,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他的脸颊冻得有些发红,却丝毫没有分心。他后来告诉我,图书馆里有几个和他一样每天都来的“老熟人”,虽然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也很少交流,但每天坐在同一个空间里,这种无声的陪伴却格外有力量。看到别人都在为了目标努力奋斗,自己也会更加坚定,不敢有丝毫懈怠。

那段日子,我常常给儿子准备暖手宝和热水,告诉他:“恶劣的环境能磨练人的意志,也能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机会。现在吃的苦,将来都会变成照亮前路的光。”儿子默默记在心里,从未抱怨过条件的艰苦,反而越发刻苦。在老图书馆的寒冬里,一盏盏台灯下,是一颗颗渴望知识、追求梦想的滚烫心灵。那些在寒风中坚守的日子,那些与陌生人相互激励的瞬间,都成了儿子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最终,他凭借着不懈的努力,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进入大学后,儿子依然保持着去图书馆的习惯。他说,无论走到哪里,图书馆都是能让他最快静下心来的地方。2022年,儿子准备律师资格证考试,那段时间,大学图书馆成了他的“主战场”。他每天早上七点就去图书馆排队,晚上闭馆才离开,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图书馆里的座位成了他的“专属领地”,书架上的法律书籍被他翻了一遍又一遍,笔记记了厚厚的几大本。备考的日子枯燥而艰辛,有过焦虑,有过迷茫,但只要走进图书馆,看到身边同样在为梦想拼搏的人,他就会重新找回动力。最终,儿子成功通过了考试,拿到律师资格证的那天,他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笑着说:“妈妈,这离不开图书馆的陪伴,它真是我的福地。”

2023年,儿子大四,决定回乡备考省考。他还是喜欢去老图书馆,每天早上,他都会带着复习资料来到老图书馆,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开始一天的学习。在图书馆才看书25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就顺利上岸,成功考上了郴州市的公务员。

2024年11的嘉禾县,一座崭新的图书馆已经拔地而起,取代了原来破旧的老馆。新图书馆位于县城的核心区域,外观设计现代大气,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知识的殿堂。走进馆内,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宽敞明亮的大厅,错落有致的书架,舒适柔软的座椅,恒温恒湿的环境,还有先进的借阅系统,一切都让人感到舒心与便捷。

新图书馆的布局十分合理,一楼是少儿阅读区,色彩鲜艳的装修风格充满童趣,书架的高度也专为孩子设计,上面摆满了绘本、童话、科普读物等各类儿童书籍。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尽情遨游在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里,看书累了,还能在旁边的游乐区稍作休息。二楼则是成人阅读区,涵盖了文学、历史、法律、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书籍,种类繁多,储量丰富。靠窗的位置设置了独立的阅览桌,中间区域则是开放式的座位,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新图书馆的环境比老馆好了太多,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再也不用忍受严寒酷暑。浓厚的学习氛围却丝毫未减,馆内依然安静有序,每个人都在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我也常常陪儿子一起来图书馆,有时坐在他身边看书,有时在少儿区陪小儿子阅读。想着大儿子埋首苦读的身影,看着小儿子捧着绘本认真翻阅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新图书馆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家庭亲子时光的好去处。在这里,我们一起感受知识的魅力,一起享受安静的陪伴,这种温馨的氛围让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更让人惊喜的是图书馆便捷的借阅服务。只要带上身份证,在自助借阅机上轻轻一扫,就能将心仪的书籍带回家,每本书的借阅期限是一个月,足够让人细细品读。这种免费又便捷的借阅方式,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书籍,也让书籍得到了更好的流通与利用。以前为了看书,我常常要花钱买书,家里的书架堆得满满当当,既占地方又花费不少。现在有了新图书馆,想要看书随时可以去借,不仅节省了开支,还能读到更多种类的书籍,真是惠及民生的好举措。

大儿感慨地说:“从老图书馆到新图书馆,改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这里的安静与纯粹,还有那些为了梦想努力的身影。是图书馆陪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备考时光,也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

如今,去图书馆已经成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习惯。周末闲暇时,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去图书馆待上一天。小儿子在一楼的少儿区尽情阅读,我和丈夫在二楼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偶尔抬头相视一笑,无需言语,便已懂得彼此心中的惬意与满足。在图书馆里,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家人相伴。

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图书馆则是存放阶梯的殿堂。在这里,我读到了人生的智慧,学会了以宽容的心态面对生活;儿子们在这里汲取了知识的养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图书馆教会我们,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的琐碎,还有诗和远方的浪漫;工作不仅有压力与挑战,还有成长与收获的喜悦。它让我们明白,对孩子要多一份耐心,对伴侣要多一份包容,对身边的人要多一份善意,这样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感恩祖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免费、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有机会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从破旧简陋的老图书馆,到宽敞明亮的新图书馆,这不仅是一座建筑的变迁,更是国家发展、民生改善的生动写照。图书馆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跨越岁月的长河,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之路。它承载着我们的回忆,见证着我们的奋斗,更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我爱图书馆,爱它的安静纯粹,爱它的知识渊博,更爱它所传递的向上向善的力量。愿更多的人能走进图书馆,与书籍为友,与智慧相伴,在知识的滋养下,收获更加丰盈、美好的人生。而这座矗立在嘉禾大地上的图书馆,也必将继续见证更多人的成长与梦想,成为更多人心中最温暖、最坚实的精神港湾。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李仙瑰

编辑:李婧宇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955/53/154427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