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起来脑袋当凳坐,丑起来大路不准过 ——嘉禾俗语的俗气解读(之八)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曾飞云 编辑:李婧宇 2025-11-06 08:32:16
—分享—

【编者按】

嘉禾,这片农耕沃土孕育了独特的文学传统。这里不仅是民歌之乡、俗语宝库,更与茅盾文学奖渊源深厚。

曾飞云深耕于此,从“一个鸡蛋吃不完”中品读人情厚度,在“君子言前不言后”里领悟处世智慧。他将散落田间的俗语淬炼成温润的文学珠玉。

本专栏旨在搭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桥梁,让农耕文明的智慧与当代精神世界碰撞。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语言,恰似清泉,滋养着我们浮躁时代的心灵。让我们聆听来自嘉禾的回响——在每个质朴的词语背后,都栖息着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那里有我们追寻已久的生活真谛。

你见过这种人吗?他对你好的时候,时时腻着你,处处跟着你,对你关心无微不至,有求必应,唯恐哪点对不住你,只要你喜欢,他甚至愿意俯下身子,用脑袋给你当凳子坐。而一旦对你有所芥蒂,心存不满了,立刻翻脸不认人,处处与你作对,刁难起来不留余地,颇有大路都不准你过的架势。

我身边就有。

五岁的儿子,对我好时,端茶送水,敲背揉腿不在话下,而一旦生气了,立即嘟着嘴板着脸,怎么解释都没有用,甚至把我挡在门外,家都不准进去。

不但如此,五岁的儿子,在院子里跟小朋友相处也是如此。好起来一个玩具轮流玩,一个糖果分着吃,似乎是天底下最好的朋友,而一旦闹点小别扭,立即咬牙切齿,狠狠地说:“再也不跟他玩了!”

“好起来脑袋当凳坐,丑起来大路不准过,”形容的正是一个人善变,对人好时毫无保留,不好时便翻脸无情。简言之,就是交往没有“中间地带”,要么掏心掏肺无底线,要么针锋相对不留余地,完全被情绪左右。

嘉禾人对一个说话不算数,处事善变的人,常常形容为”三岁小孩一样,”而现实中,总有人比三岁小孩还不如:有人刚认识新朋友,就立刻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所有隐私,甚至帮对方做本不该自己做的事,比如替对方还债,替对方担责;可一旦发现朋友有一点“不仗义”,哪怕只是见面没有打招呼之类的小事,也会黑脸生气,轻则三天不说话,重则删掉联系方式,到处说对方坏话,把曾经的好一笔勾销。

鉴于此,我们与人相处,投机投缘时也不宜过分黏腻,意见相左或分道扬镳时,也不应彼此伤害,保持平常心,才能收获长久、温暖的真情。否则,投入过多,不但难以持久,自己也容易感到累,别人呢,也不一定自在,说不定也会感到累。

当然,当我们面对一个脑袋可以当凳坐的朋友时,也不要高兴得太早,更不能飘飘然自鸣得意,而要保持几分清醒与理智:这种头脑发热式的热络,空中楼阁般的友情,恰如山洪暴发后的堰塞湖,多半是难以持久的,随时可能崩塌。我们在珍惜缘分的同时,最好适当降降温,让高高悬空的情谊实现软着陆,并时刻警惕,谨防其破裂后带来的巨大破坏力!

来源:​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曾飞云

编辑:李婧宇

本文链接:https://www.jiahexinwen.com/content/646955/98/154100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嘉禾网首页